【周易上經】第12卦-否卦?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-[宋]李杞撰《用易詳解?卷三》

[宋]李杞| 易經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12卦-否卦?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

【周易上經】第12卦-否卦?天地否卦(坤下乾上)-(宋)李杞撰《用易詳解?卷三》

?【坤下乾上】

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。

彖曰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貞,大往小來,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,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。內隂而外陽,內柔而外剛,內小人而外君子,小人道長,君子道消也。

否者,泰之反也。泰之極則否乘之,向之往者今變而為來矣,向之內者今轉而為外矣,向之所謂隂與柔之小人今皆據用事之地矣。上下易位,天地閉塞而不相交,人道絶滅,故曰否之匪人也。泰之世非無小人也,而小人擯棄于外,不足以為君子之害,此泰之所以為泰也。否之世非無君子也,而君子遠引退避,惟恐小人之?,此否之所以為否也。堯舜之世雖有四兇不能為患,桀紂之世雖有龍逢、比干亦復何益,則否泰之相反,其君子小人勝負之決乎!君子者,國之綱也,不有君子,其能國乎?此所以天下無邦也。漢鈎黨之獄,唐白馬之禍,善良掃地殆盡,而漢唐亦隨之以亡,所謂天下無邦,豈不可畏哉!

象曰:天地不交,否。君子以儉德辟難,不可榮以祿。

邦無道,富且貴焉,恥也。無道而富貴,豈獨可恥也哉?亦有可憂者矣。故君子當否之世,深自貶損,以避其難,未嘗敢以爵祿為榮,凡所以求免之道也。故曰:生於亂世,貴而能貧,可以後亡。君子陽陽之詩,賢者相招以祿仕,雖伶官之賤,而不以為辱,凡以存身遠害而已,可不悲哉!

初六,拔茅茹,以其彚,貞吉,亨。

象曰:拔茅貞吉,志在君也。

否之初六,即泰之初九之君子也。君子在泰則拔茅茹,引其類以進;在否則拔茅茹,引其類以退。守貞不屈,是以吉且亨也。初六之退,豈遂忘情於斯世哉?其志則未嘗一日而不在乎君矣。微子、箕子相引以求去而自靖,人自獻于先王,猶有拳拳不忍之心,故曰志在君也。

六二,包承,小人吉,大人否,亨。

象曰:大人否亨,不亂羣也。

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六二,小人之黠者也。小人曲意以奉承君子,非助之也,蓋欲有以并包之也。外示忠信而中藏禍心,君子中之,此小人之利,故曰小人吉也。惟大人於此知其隂謀詭計而速去之,高舉遠引,不亂乎小人之羣,故其跡雖否而其道則亨矣。陽貨之見孔子也,彼豈知尊聖人哉?將以并包之爾。而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,故一諾之言足以屈小人於言語之外,茲非所謂大人否亨者哉?

六三,包羞。

象曰:包羞,位不當也。

以六居三,處非其位者也。處非其位,不能自安,而常有赧然羞媿之心。蓋雖小人未有無恥者,亦惟君子有以媿之也。小人知恥而否,庶幾可通矣。

九四,有命無咎,疇離祉。

象曰:有命無咎,志行也。

疇,類也。離,附也。四居近君之地,蓋大臣欲助其君以濟夫否者也。否之世,小人擅作威福,不知有君命之可從,而九四能有其君命,以忠義自守,故小人不得以為之咎,而君子之疇皆相附麗以獲其福祉,而其志行矣。武后屏中宗於外,當時之臣豈知有中宗之命令哉?而狄仁傑從容之間,未嘗一日不以中宗為言,故五王之徒引類而進,以成取日虞淵之功,所謂離祉,其是之謂歟?

九五,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繋于苞桑。

象曰:大人之吉,位正當也。

休,止也。九五有大人之德,能止夫否者也。天下方否,而五能止之,以復於泰,則其吉可知矣。然五未嘗恃此以為安也,而方且有其亡其亡之戒焉。再言之者,戒之切而憂之深也。惟其戒之切,故其保治之道,若繫於苞桑,根本牢固,有不可拔之勢,而泰可復矣。西漢否於新莽之亂,而光武中興。光武可謂能休否者也,而天下既平,兢兢如不及,審黃石,存苞桑,閉玉門,以謝西域之質,茲非戒之切而憂之深也哉?

上九,傾否,先否後喜。

象曰:否終則傾,何可長也?

傾,反也。泰之復,否之傾,一也。泰極則坤復於下,否極則乾傾於上,事極則反,理之必然者也。故否之上九,先否而後喜,此天地消息盈虛之運,豈有終否者哉?夏否於桀而湯承之,商否於紂而周繼之,秦否而漢興,隋否而唐起,先否後喜,自古然矣。

×關閉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