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夬,揚于王庭,孚號有厲。告自邑,不利即戎,利有攸往。
【原文】彖曰: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健而說,決而和。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也;孚號有厲,其危乃光也;告自邑,不利即戎,所尚乃窮也;利有攸往,剛長乃終也。
夬,決也,五陽決一陽也。然一隂在五陽之上,小人之據尊位,雖五陽並進,而一隂在君側,小人之善固結其君而不去者也。將誅君側之小人,辭雖直而勢不順。自古寡謀淺慮,輕舉妄動,身戮而國隨以亂者,皆不明夬決之理也。故決衆小人易,決一小人難。衆皆去而一獨留,且據尊位而得君,必其巧詐之深而未易動也。故處夬之道,其為危懼戒謹之辭者不一,聖人之示後世者深矣。曰:夬,揚于王庭。小人據尊位,彌縫之計密,而君不以為疑也。必揚其過于王庭,使人主明知其為小人也。君既信矣,然後號令于衆,謂將有危事也,使舉朝皆知其為小人也。又告令于邑中,使舉國皆知其為小人也。不利即戎,小人竊威福之權,利在興兵。君子于此欲舉兵以誅之,則惡在君側,其勢不順,而小人必勝矣。故不利即戎,而利有攸往。陽氣方長,隂道必終,往則有功也。彖夬,決也,剛決柔也,衆剛決一柔也。健而說,決而和,決小人之道也。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也。柔乘五剛之上,小人據尊位者也。必揚其罪于王庭,使人主知其惡也。孚號有厲,其危乃光。以危事警衆而豫防之,則小人不能為害,其危乃光也。小人利在興兵,若舉兵以應之,是小人之計中,而君子敗矣,所尚乃窮也。然剛長至五,不容一隂之獨留,往則必決,故曰剛長乃終也。
【原文】象曰:澤上於天,夬。君子以施祿及下,居德則忌。
夫水升之則為雲,降之則為雨。澤氣升于天,將決而為雨,夬決之象也。君子既去小人,當振拔困窮而施之以祿。若自居其功而澤不及下,則自流于小人冒嫉之行矣。
【原文】初九:壯于前趾,往不勝為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不勝而往,咎也。
陽進而決隂,初居最下,至微者也。趾,欲動也。已居最微,而欲輕動以誅君側之小人,往必不勝而為咎矣。李訓、鄭注未及舉事,身已膏斧鉞,正坐此爾。象曰:不勝而往,咎也。
【原文】九二:惕號,莫夜有戎,勿恤。
【原文】象曰:有戎勿恤,得中道也。
二與五同德,既信于君矣,但謹懼而施號令于邑,使小人無所容,則其勢自衰。小人罪彰,利在為亂,故莫夜有興兵之意。九二不可啓兵端,但勿恤之,則其計不行。象曰:得中道也。以九二得中,故能盡決之道也。
【原文】九三:壯于頄,有兇。君子夬夬,獨行,遇雨若濡。有慍,無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君子夬夬,終無咎也。
三與上正應,六在上,頄也。已應之,壯于頄也。衆陽決隂而已,與之同,兇道也。君子處此,當以義斷。夬而又夬,重絶之也。獨往遇六六,必與和,既為所汚,而能慍怒以絶之,猶可無咎。象曰:君子夬夬,終無咎也。
【原文】九四:臀無膚,其行次且,牽羊悔亡,聞言不信。
【原文】象曰:其行次且,位不當也,聞言不信,聰不明也。
四與六同在君側,位望已重,無意除亂。欲止則衆陽並進于下,勢不得安,故曰臀無膚;欲往則六同事,心不能斷,故曰其行次且。若能牽引羣陽以進,則悔可亡。然四不中正,又居兌,與六同體,非能決者,雖聞此言,亦必不信。象曰:位不當也,以所居之位不中;聰不明也,以耳聰目明為富貴利欲所蔽,故終不能自決也。自古大臣無意于決小人者,皆其位望隆重而自懷顧惜之意。
【原文】九五:莧陸夬夬,中行無咎。
【原文】象曰:中行無咎,中未光也。
五君位,當夬之時,尚以一隂在上,獨據尊位,與衆陽之敵,皆九五保祐之也。莧陸,至微物也,蘋蘩蕰藻之菜,尚可羞于王公。莧陸,匹夫之所不饜,而今以薦玉食,以喻小人不應至君側也。為九五者,決而又決,決則可以居中履正而無咎矣,故曰莧陸夬夬,中行無咎。象曰:中未光也,小人猶在上,非九五之明德也。
【原文】上六:無號,終有兇。
【原文】象曰:無號之兇,終不可長也。
就爻位言之,則以隂居尊位。就名卦言之,則陽而隂消矣。決而至此,不假號令,亦知其有兇矣。象曰:終不可長也。隂居夬終,豈有復長之理?
卦雖五陽決一隂,而五陽皆未善。初不能決,二未成決,三與為應,四與同體,五有保佑之意,以見小人為計之密,君子受其欺而不知覺。聖人于爻辭反覆設諭,獨詳于他爻,三四爻猶致意,君子處此可以自謹。
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
【資料錄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點校】:暫無(點此查看點校說明)
【再次點?!浚簳簾o(點此查看點校說明)
【負責版主】:待申請(點此查看申請說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