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經】第25卦-無妄?天雷無妄(震下乾上)-[清]連斗山撰《周易辨畫?卷十四》

[清]連斗山| 易經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25卦-無妄?天雷無妄(震下乾上)

【周易上經】第25卦-無妄?天雷無妄(震下乾上)-(清)連斗山撰《周易辨畫?卷十四》

周易辨畫卷十四

潁川連斗山撰

無妄:?【震下乾上】

無妄:元亨利貞;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【妄,亡亮切】。

妄者,虛假也。無妄,真實也。有真實而無虛假,所謂無妄也。卦為震下乾上,震為動,乾為天,動而皆出于天,尚何妄哉?元謂初九量兼乎衆善,德足以長人,自然推之皆通,行之皆準而亨。然初九之亨,以其正也。自初而外,六二、九五亦正也。有真實之心,而所為又出于正,施之于世,安有不利者?若六三之以柔居剛,九四、上九之以剛居柔,則不然,皆匪正也。不正,則雖心本真實,亦動必有眚【上卦坎體,坎為災眚,故上亦曰有眚】。而欲如初、二、五之往而輒利也,豈可得哉?然則有無妄之心者,務為其正,勿務為其不正者而已矣【此卦無妄二字,向來看得太深,以致卦辭多乖隔難解。不知無妄二字,只是無虛假之心。惟其只無虛假之心,所以有正不正之殊。若說得太深,何以又有眚有不利乎?程子既已無妄,不宜有往,往則妄也之說,亦是此弊。如龍逢、比干之忠,無妄也。忠而得正,雖死亦亨亦利。召忽、荀息之忠,亦無妄也。忠而不正,雖死亦有眚不利??傊?,重在正,不重在無妄也】。

彖曰:無妄,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。動而健,剛中而應,大亨以正,天之命也。其匪正有眚,不利有攸往,無妄之往,何之矣?天命不祐,行矣哉!

此傳首三句,舊解或作三平,或以首句為綱,總之看作解無妄二字耳。惟其然,則無妄二字不得不推許太高,而大亨以正二句亦接得囫圇少味矣。竊謂剛自外來句是釋卦名義,動而健是釋元亨,剛中而應是釋利貞,大亨二句是承上文而推原于天命以起下文,下乃承正字以釋下三句也。蓋人之所以有妄者,以內無天德之剛以為之主也。此卦初畫之剛,乃乾元之至善,陽德之初交,在卦為六爻之主,猶在人為一身之主也。是主也,何自而來哉?以無妄與大畜相覆,自大畜外卦之上畫來,居無妄內卦之初畫也。內有剛德以為主,則人欲自退聽而不爭,此所以無妄也,故名曰無妄。為卦上乾下震,震之性動,乾之性健,初動而以健行之,則自強而不息,故元者亨也。九五剛中,六二以柔中應之,而剛柔又各得其正,以無妄之心而行以中正之道,故貞者利也。然是大者亨而又以正,豈人為之私哉?蓋天道之流行本無不正,其命于人者固如此也【乾為天、巽為命天之命。人既出于正,則人之制行亦必出于正,而後可以克當天心而能行。若自恃其無妄之心而不要之于正,是謂違天。違天而往,又何往矣?徒抱硜硜之守而不揆于義理之宜,其可以獲天之祐而行乎哉?此所以不利有攸往也。

象曰:天下雷行,物與無妄。先王以茂對時,育萬物。

卦之言雷者十有五,或言其名而不言其處,或言其處而不言其聲,即或言其聲而不言其聲之遠。故雖二雷之洊,亦不過震驚乎百里。唯此卦言雷之行,行而徧乎天之下【上乾為天,下震為雷,為行,故曰天下雷行】。則無處非雷,無物而不聞雷矣。雷之聲,物既皆聞之,有知之物固震驚恐懼而妄念濳消,無知之物亦震動昭蘇而真機發露,是天物物而與以無妄也。先王觀之,于是法震之動于乾下也,以茂德仰對乎天時【天有四時,無不育物。此所謂時,蓋出震之時也】。因法乾之覆于震上也,而順時養育乎萬物,亦如天之物與無妄焉。此聖人盡己性以盡人物之性,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也。

初九,無妄,往吉。

此爻正剛來而為主于內者,陽剛初動于下,在天為一元之復始,在人為一念之初萌,此時最是真實,毫無虛假,少轉一念,即屬後起,非無妄矣。初九以陽剛之正,而值此正,卦之所謂無妄也。以此無妄而往,則德無不感,誠無不通,何在不宜?宜故吉也。

【此爻與上九人,因其同一無妄,而有往吉往不利之分,遂致議論岐出,多方囘護。不知六爻同一無妄,而其不同者,在正與不正也。初九卦主,而又得正位,故往而吉,所謂元亨也。上九卦終,而又位不正,故往不利,所謂匪正有眚也】。

象曰:無妄之往,得志也。

初與四不相應,宜無所往矣。而爻謂其往者,以四時在可貞,初往而應之,得承于五也。五在坎體為志,得志則初之正與五之正相通矣,蓋深明此爻之為元亨也【卦唯初、五兩爻陽剛得正,故以得志為元亨】。

六二:不耕穫,不菑畬,則利有攸往【穫,黃郭切。畬,音餘】。

春耕曰耕,秋歛曰穫,初墾荒田曰菑,三歲熟舊曰畬。六二柔順中正,上應九五之陽剛中正,即卦辭之利貞,彖傳之剛中而應也。應既以正,宜乎其往而輒利矣。但二之應五者,以巳之隂柔,欲資五之陽剛也。隂之資陽,雖為正理,而一有資之之心,則非無妄矣。必也在我,袛盡其從陽之道,而初不預設一資陽之思,不如力農者之耕而望其穫【初二為地,互巽為入,下震為動,上入下動,在地之中,耕之象。震為稼,艮為手,稼在手中,穫之象】。亦不如治田者之菑而望其畬【震為蕃鮮,艮為手,蕃鮮在手,菑之象。二為田,畬之象】。正其誼不謀其利,則往而應五,資其益而皆利矣。二不字乃戒辭,屬六二說,與則字緊相貫注。蓋二之應五,正也。因隂之從陽,有求之之意,有似于妄,故爻中不著無妄二字。然六二實無妄也,故戒之曰:汝自應所當應,但去其應之之心,則利有攸往矣。言外見不如此,則雖正亦妄,往不能利也【向來以有應為有繫,此言最是。蓋六爻皆無妄,而無妄又貴于得正而無應。初九為無妄之主,固已以其得正而無應,故在諸爻中為最吉。九四雖亦無應,而不得其正,故勉之以正。然又有相應之嫌,故僅許其無咎。六二與九五皆無妄而得正,以其相應,故二戒之而後利,五戒之而後喜。惟三與上既不正,又相應,故三有在外之災,上有自致之眚】。

象曰:不耕穫,未富也。

耕者之望穫以求富也,不如耕者之望穫不求富也。使不耕穫而出于既富之人,其心猶未可信。惟不耕穫而出于未富之人,則其心之純一無偽,斷然無疑。爻言六二之不耕穫,豈巳富而不屑于穫哉?蓋未富也。未富而能絶其耕穫之心,此真無妄之至矣,所以利有攸往也【以非字代未字者,非】。

六三,無妄之災,或繫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災。

無妄貴正貴無應,六三不正又有應,是兩失也。使其變柔為剛,則二弊皆無,豈不與初九同體乎?乃三在無妄之中,獨固守之而不變,一若自信無他,可以唯其所處而無失者,不知即此無妄之衷,亦受其災而不自知焉【離火為災,三本離體而失位,故為災】。如尾生與女子約,詎有妄乎?以信之太固,至水喪其軀而不去,則無妄之災矣。試即卦中以徵其象,如二本離體,是牛也;三五互巽,是繩也;以繩而加于牛之上,是繫之牛也。使繫之而牛終為所係,則人既無得而已亦無失,亦何災之可言?而無如二五正應,五以人位居艮逕之上為行人,巳得之而去;而三以人位在坤邑之中為邑人,猶守之而勿遷,則此失牛之災也。豈妄之有以致之乎?抑無妄之有以致之乎?是之謂無妄之災而已矣。然則為六三者,其殆守硜硜之節,而不知變通之宜者歟?【此卦無妄二字,未到至誠地位前巳辨明,故六三亦得稱無妄。舊說無妄之災為無故之災,然則竟云無故可矣,何必又云無妄哉?】

象曰:行人得牛,邑人災也。

三之膠守,蓋自信其無失耳。不知得反在人,災反在已,亦何益矣。然則執無妄之節者,亦不可以不知變也。

九四,可貞,無咎。

此爻與三上,皆卦中所謂其匪正者也。但三與上以匪正而相與,其膠固之性堅守而不變,故三有災而上有眚。四雖亦匪正,而位與初應,尚不至執固不變,猶可以貞也【可字如此方明。若作貞固自守說,似欠清晰】。況初為無妄之主,四以無妄之正而相應,是舍其不正而從乎正也。妄應之咎,決然無矣,豈三與上之比哉?

象曰:可貞無咎,固有之也。

天命流行,物與無妄。人之所有者,無妄之正而已。四變正從初之善,是乃因其固有而有之也,豈假諸其所本無者哉?

九五,無妄之疾,勿藥有喜。

九五陽剛中正,本無妄者也。無妄而居乾體,則隂私不能入;無妄而得正位,則邪僻不能侵。夫何疾之可言?顧已本無疾,而不能必外物之不染,如五本陽剛守正,原無心于在外之感,而六二乃自下而應之,是無妄而得隂柔之疾也【五本坎體,坎為心病,有疾之象。災自外至,故三受上應曰災;疾由內生,故五受二應曰疾】。然感應之理,聖人不能無,唯視其正與不正以為斷。九五無妄而正者也,六二亦無妄而正,以正應正,跡似于疾,而實非疾也。夫既巳非疾,而猶欲以乾之金、艮之石、震巽之草木以藥而攻之,是疾本無妄,而藥反有妄矣。是孟子所謂非徒無益,而又害之也。惟以互艮之止而勿之,外物自來,吾心自不往而勿藥,則此心湛然如明鏡,如止水,動而無動,而疾自去而有喜矣【兌口向下,兌為悅,有喜之象】。此應之得正,彖辭之所謂利貞也。

象曰:無妄之藥,不可試也。

九五既無妄而得正,若因六二之應而變而絶之,是先自失其正矣,是先自試夫藥矣。夫藥不可以少試,正又可以少改乎哉?

上九,無妄,行有眚,無攸利。

上九居不正之位,處上窮之地,以其無妄者下應于六三,而六三亦以不正之信上應之,是上與三皆固執不正而不變者也。夫人莫難于無妄耳,既已無妄,而乃用之于匪正,則膠執之性守之愈堅,其匪正之行操之必愈固,揆乎天命則不順,徵諸人心則不安,在上九固受其眚,在六三亦受其災,人已胥失,何所利哉?卦辭匪正三句,三、四、上三爻皆在其中,而繫辭不同者,九四可貞,則下應于得正之初九,三、上所居皆不正,而上又居一卦之上,為無妄之極而不知變,故卦辭獨繫之于此。若三、上易位,變而從貞,則何不利之有?【此爻即彖中末三句,行即往,無攸利即不利有攸往,雖無匪正二字,而匪正二字巳包于上九中矣。解者不本匪正以求義,而祗糾纒于妄不妄之問,豈不知卦名無妄,六爻皆無妄者所分,下在妄與不妄,止在正與不正、應與不應之間乎?】。

象曰:無妄之行,窮之災也。

上九之有眚,即災也。夫無妄之行,何以有災?因無妄而處于窮極之地,固執而不變,是窮極之災也。使非處于窮極之地,而少知變遷,則以無妄之心,行至正之事,夫何至于此?語曰:好信不好學,其蔽也賊。即此爻之義。如子路之忠信,非有妄者也??足χy,則窮而不可行者,乃不顧其義而遂行之,卒受斷纓之禍,豈非無妄之行,窮之災也哉?

×關閉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