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: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
損上卦初畫之陽,益下卦初畫之隂,重在損上益下。上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,重在下下上申。言其損上益下,實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,謂其益之究于下,無所不利也。故曰: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。
損上益下,自上下下,下益則上亦益矣,故其卦為益。
蒙引曰:損則上下通一損也,益則上下通一益也,要也。要之,關于上者為多。
當益之時,無所不益。又卦之九五、六二,皆得中正,下震上巽,皆木之象,是以其占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。利有攸往,凡事之益也;利涉大川,一事之益也。損上益下,亦不是常事在上,安得有許多財物可以益下?故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,俱泛說為是。
彖曰:益,損上益下,民說無疆。自上下下,其道大光。
以卦體釋卦名義。損上卦初畫之陽,益下卦初畫之陰,在人事,是損上以益下也。損上以益下,下之受益者,感其惠而說無疆矣。且其所以益下者,實自上卦而下于下卦之下,是其澤無不周徧海隅,蒼生罔弗丕冒也。如是,則其道大光矣。下二句申上二句,皆見其卦所以為益也。
損上益下,看來與損上九一般,皆在制民常產之外,如山林川澤之利,捐以予民,蠲民田租之類。不然,說不得損上。蒙引損上益下,是人君薄于自奉,專務富民意。然薄于自奉,只是不傷府庫之財,而下之供自有惟正之常數,分毫不得減少者,安見得能益下?而制民常產,又不見自損。故愚作制民常產外之說,不為無見。
利有攸往,中正有慶。
以卦體言,卦之九五在上體之中,以陽爻居陽位而得其正;六二在下體之中,以陰爻居陰位而得其正,是中正也。惟其中正,故有為有行,無往不利。
利涉大川,木道乃行。
此卦之象,下震之象為木,上巽之象亦為木,皆木道也。是為舟楫之象,故利涉大川。
益,動而巽,日進無疆。
動,進為也。巽,入也。動而巽,是有所進為,而潛心懇到以入之,必當于理而後己。如是,則理為吾得,日增月益而不可量矣,故日進無疆。
巽,順以入之也。不順則不能入,入則無不順者,順以入乃巽也。順不足言巽,入字重。
日進無疆,人事之益也。
天施地生,其益無方。
以卦體言,損上卦初畫之陽,益下卦初畫之隂,天之施也。以下卦初畫之陰,受上卦初畫之陽,地之生也。天施地生,舉萬物而並育之,其益無方也。
凡益之道,與時偕行。
益動而巽,時當得益也,則日進無疆矣。天施地生,時當得益也,則其益無方矣。以此推之,凡一切益道,咸與時偕行,大而造化,小而人事,凡時當得益者,無不益也。
象曰:風雷,益;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
尋常風多有無雷者,雷多有無風者,自有風雷相益之風,雷不是雷之風也。
見善則遷,未必有過也,特見彼之善有勝于此,則遷徙而從之爾。有過則是有過失了,直須更改也。見善則遷,是未甚善者徙而甚善也;有過則改,是有不善改而善也。朱子語録曰:遷善如滲淡之物,要使之白;改過如黑物,要使之白。用力自是不同。
遷善則可以盡天下之善,有過能改,則無過矣。益于人者,莫大于是。速于遷善,則過當益寡;速于改過,則善當益純。而其交相助益,亦猶風雷之交相益也。
初九,利用為大作,元吉,無咎。
此爻極難看。若以受祿于君為受上之益,則抱關撃柝,皆有常職以食于上,如何教人利用大作?必是常祿之外,有受上之賜,若魏徵之受金甕、受絹帛于太宗之類。然大事亦必上之人付託之,方可有為。若無上之人付託,則非其分之所當為,亦豈能越分以有為意?是以事關國家生民大利病者,建白于上,若漢賈誼治安策之類。但其一見君父之初,就為人痛哭流涕,又舉其生平所為而盡陳之,未免不量淺深之失,以致絳、灌之徒不悅而生讒謗,其事遂為所阻。是未能元吉,故不免于有咎也。
象曰:元吉無咎,下不厚事也。
此是發明元吉無咎之意。蓋居下而任厚事,已有越分之嫌,而所作又不善,其咎大矣。故必其所大作者大善而吉,然後其咎可免爾。
六二,或益之十朋之龜,弗克違,永貞吉。王用享于帝,吉。
六二虛中,不自滿假,處下則卑以自牧,而不矜高,皆臣德之極其盛者也。若禹之不矜不伐,周公之公孫碩膚是已。惟有是德,故名位寵祿羣然而並至,多福畢集,百祿是遒,有或益之十朋之龜之象。然爻位皆陰,而不足于陽剛,恐不能固守。故占者必固守其虛中處下之德,而永貞焉,則能受上益而吉矣。然六二以下受上益者,若在王者,則上帝又在上,王者又為下矣。故王者占之,若有虛中之德,用之以享于帝,則實受其福而吉也。
或者,不知何人之辭。言人皆得益之,不知其所自來也。
象曰:或益之,自外來也。
曰:或益之十朋之龜,是益之者衆,不但十朋之龜。曰:十朋之龜,是就中偶舉一件言也。
《本義》:或者衆,無定主之辭。正是釋自外來之旨。言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,益之者衆,莫可定主是何物,是皆自意料之外而來也。
蒙引曰:本義云:或者衆無定主之辭。蓋帶十朋之龜而取象之辭爾。若受上之益,安得有許多人衆耶?竊謂此說未得本義之旨。
六三,益之用兇事,無咎。有孚中行,告公用圭。
六三陰柔則才弱,不中正則德劣,本不當得益,然當益之時,槩當得益。而居下之上,又立乎多兇多懼之地者,以是故亦有以益之。然以是才德而居是位,故不益之以好事,而益之以兇事。蓋雖益之而以兇事,雖兇事而實益之也。蓋投之險阻艱難之中,置之利害憂患之途,使之勞筋苦骨,困心衡慮,于以動其心而忍其性,成其德而逹其才也。爻辭如此,占者得之而受上兇事之益也,則可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,而無咎矣。然此豈易能哉?蓋上之益我以兇事者,責望之意有在也。三之所以應上責望之意者,當如何哉?必也存諸心者,至誠無妄,而外之所行者,皆合于中道,則能動心忍性,增益不能,而不負上所以責望于吾之意,而告公用圭矣。益用兇事,是象無咎,是占有孚,中行以下,乃為之計也。
蒙引可看。
象曰:益用兇事,固有之也。
固有,言固守其本心之德。蓋秉之德,乃人之所自有,或不能不因物而遷,益用兇事,乃所以動心忍性,固有其德也。
六四,中行告公從,利用為依遷國。
以益下為心,而合于中行。其所以益下者,合于中道也。如是,則真足以利民矣。故告于公而公從之。告公從,上之人信之也;利用為依遷國,下之人信之也。皆以益下中行故也。
四、居大臣之位者也。大臣能以益下為心,則凡獻納陳謀于君,為君者必諒其志在于為國為民,而無不信從者矣。雖用為依以遷國,亦利也。蓋國者,宗廟社稷之所在,百官萬民之所居,一欲改遷,許多動搖,其利害所關不少,宜乎不可遷矣。茍于民物有利,則雖用之為依遷國,民亦信之矣,是無不利也。盤庚遷殷以避水患,太王遷邠以避狄人,從之者如歸市矣,何不利之有?
古者遷國必有所依,如周、秦、漢依山河之險,遷都關中是也。亦有依大國者,如晉、鄭之依周,邢之依晉是也。
象曰:告公從,以益志也。
四告于公,而公從之者,由其志在于益下也。夫茍其志在于益下,則圖事揆策,而君必用其言;陳見悃誠,而上必然其信。未信而諫,則人未免以為病已也。
九五,有孚惠心,勿問元吉,有孚惠我德。
惠心,上惠下之心也?;菸业拢乱陨现聻榛菀?。上惠字死,下惠字活,而皆有孚焉。上以誠感,下亦以誠應也。
九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,而當益下之時,是有誠實惠下之心也。占者勿問,而元吉可知矣。蓋下之人必誠實惠我之德也。
象曰:有孚惠心,勿問之矣。惠我德,大得志也。
程傳曰:人君有至誠惠益天下之心,其元吉不假言也,故曰勿問之矣。天下至誠懷吾德以為惠,是其道大行,人君之志得矣。
上九,莫益之,或擊之,立心勿恒,兇。
陽性務進,居益之極,求益不已,貪心無厭,終必為人所賤,故有莫益之,或擊之之象。求益不己,正立心勿恒者,故占者立心勿恒則兇,即是莫益之,或擊之也。
象曰:莫益之,偏辭也;或擊之,自外來也。
求益不己,豈特莫益之而已哉!其莫益之者,猶從其求益之偏辭而言也。若究而言之,則又有擊之者矣,豈但莫益之而已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