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南宋]朱熹-第13卦?同人九三?爻辭詳解 《語類》云:問:「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」如何?曰:只是伏於高陵之草莽中,三歲不敢出?!究坑摇浚ㄇ澹├罟獾氐茸队胫芤渍壑小肪矶嗣?,莫蕩反。剛而不中,上無正應,欲同於二而非其正,懼九五之見攻,故有此象。 —— [南宋]朱熹撰 《周易本義》 同人
[春秋]子夏-第13卦?同人九三?爻辭詳解 情係者,德之累也。妄興者,兇之道也。居下之長,而據尊之應,潛構兵戎,以敵於五。在下之上,曰髙陵也。至五而三,象三歳也。五勝而不能興也。禍自致也。安所行哉。 —— [春秋]卜商 《子夏易傳》 同人
[南宋]楊萬里-第13卦?同人九三?爻辭詳解 九三挾初九同剛暴之德,覆之于六二之下,伏戎于林莽之中也。據下卦之極,而居其上,升于高陵也。九三何為而然也?忌六二應乎九五之君,而欲劫之以同己也。使六二肯同已,則九三奸雄之心濟矣。其如九五之剛而不可敵何,是以久而不能興也?;笢丶赏踔x之忠,壁人以圖之而不能,此伏戎者也。欲得九錫以升高,而王謝緩其事,未幾死焉。此「升于高陵,三歲不興」... —— [南宋]楊萬里撰 《誠齋易傳》 同人
[南宋]朱震-第13卦?同人九三?爻辭詳解 離為甲冑,為戈兵,三動有震巽艮之象。震巽,草木,莽也。艮為山,在下體之上,陵也。震為足,巽為高升于高陵也。三不動則伏戎于莽,言九三剛而不中,不能同人,與五爭應。二者,五之所同,九三貪其所比,據而有之,故伏戎于莽。將以攻五,慮其不勝,又升高陵而望焉。然五陽剛居尊位,二本同五,非三之所當,有於義屈矣。故望其敵,知其不可犯也,反於中知... —— [南宋]朱震撰 《漢上易傳》 同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