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南宋]朱熹-第14卦?大有六五?象傳詳解 《象》曰:厥孚交如,信以發志也。一人之信,足以發上下之志也。威如之吉,易而無備也。易,以豉反。太柔,則人將易之,而無畏備之心。 —— [南宋]朱熹撰 《周易本義》 大有
[北宋]程頤-第14卦?大有六五?象傳詳解 下之志,從乎上者也。上以孚信接於下,則下亦以誠信事其上,故厥孚交如。由上有孚信以發其下,孚信之志,下之從上,猶響之應聲也。威如之所以吉者,謂若無威嚴則下易慢而無戒備也,謂無恭畏備上之道。備,謂備上之求責也。 —— [北宋]程頤撰 《程氏易傳》 大有
[清]李光地-第14卦?大有六五?象傳詳解 《折中》案:孔氏之說亦有理,蓋言威如,則疑於上下相防矣,故申之曰「易而無備」,明乎遏惡揚善,順理而行,非有所戒備也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大有
[清]陳夢雷-第14卦?大有六五?象傳詳解 《象》曰:厥孚交如,信以發志也。一人之信,以發上下孚信之志,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。威如之吉,易而無備也??秩诵穆祝劣跓o備,故威不可無也。 —— [清]陳夢雷撰 《周易淺述》 大有
[明]來知德-第14卦?大有六五?象傳詳解 《象》曰:厥孚交如,信以發志也。威如之吉,易而無備也。誠能動物,一人之信,足以發上下相信之志也。易而無備者,凡人君任賢圖治,若機心深刻而過于防閑預備,則易生嫌隙,決不能與所任用之賢厥孚交如矣。惟平易而不防備,則任賢勿貳,去邪勿疑,方可享無為之治矣。威如即恭己,易而無備即無為。若依舊註作戒辭,則小象止當曰威如則吉,不應曰威如之吉也... —— [明]來知德撰 《周易集注》 大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