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明]趙玉泉-第60卦?節卦?彖傳詳解 節,亨,剛柔分而剛得中。趙氏玉泉曰:統觀全體,而剛柔適均,則剛以濟柔,柔以濟剛,一張一弛,惟其稱也。析觀二體,而二五得中,則不失之過,不失之不及。一損一益,惟其宜也。由是以制數度而隆殺皆中,以議德行而進反皆中,此節之所以亨也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節卦
[南宋]朱熹-第60卦?節卦?彖傳詳解 《彖》曰:節,亨,剛柔分而剛得中。以卦體釋卦辭??喙潱豢韶?,其道窮也。又以理言。說以行險,當位以節,中正以通。說,音悅。又以卦德、卦體言之。當位、中正,指五。又坎為通。天地節而四時成,節以制度,不傷財,不害民。極言節道。 —— [南宋]朱熹撰 《周易本義》 節卦
[北宋]程頤-第60卦?節卦?彖傳詳解 彖曰:節亨,剛柔分而剛得中。節之道,自有亨義,事有節則能亨也。又卦之才,剛柔分處,剛得中而不過,亦所以為節,所以能亨也??喙澆豢韶懀涞栏F也。節至於極而苦,則不可堅固。常守其道,已窮極也。說以行險,當位以節,中正以通。以卦才言也。內兌外坎,說以行險也。人於所說,則不知己,遇艱險則思止。方說而止,為節之義。當位以節,五居尊,當位也... —— [北宋]程頤撰 《程氏易傳》 節卦
[宋]吳應回-第60卦?節卦?彖傳詳解 苦節不可貞,其道窮也。吳氏應回曰:中節則和,否則不和。稼穡作甘,以得中央之土也?;鹧咨蟿t苦,亦以焦枯之極也。剛得中而能節,乃為九五之甘。柔失中而過節,則為上六之苦。故物得中則甘,失中則苦。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節卦
[南宋]俞琰-第60卦?節卦?彖傳詳解 苦節不可貞,其道窮也。俞氏炎曰*:凡物過節則苦,味之過正,形之過勞,心之過思,皆謂之苦。節而苦,則非通行之道,故曰其道窮也。不二注:俞氏炎應為(南宋)俞琰,宋末元初道教學者。字玉吾,號全陽子、林屋山人、石澗道人。吳郡(今江蘇蘇州)人。其生卒年諸說不一。俞琰幼好博覽,聞友人有奇書異傳,必求借抄錄,以致廢寢忘食而成疾。后專業科舉之學... —— [清]李光地等撰 《御纂周易折中》 節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