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節彖辭,而極言節道之大也。剛柔分,謂陰陽各半。剛得中,謂二五皆陽。當位中正,指九五。制,謂節制。度,謂法度。
孔子釋節彖辭曰:卦名節而辭繫以亨者,何哉?夫乾為剛而坤為柔,使剛柔偏勝,則豐儉無節矣。今以卦之全體言之,陰陽各半,而無過不及之偏,是剛柔均分也。以卦之二體言之,則二五皆陽剛而居中位,是剛得其中也。夫剛柔均分,則無一偏之患,而豐儉皆適其宜。剛而得中,是本陽剛之正道以為節,而節制皆得其中矣。此其所以亨也。夫節之所以亨,以其中也。若辭所謂苦節不可貞者,則失之於過而不得其中,必於天理有所不順,人情有所不堪。以道揆之,必至於窮矣。節道過苦,則窮而不通,固理勢之所必至。若節之所以通而不窮者,蓋以卦德為說以行險。夫人於所說而不知止,則易至於流;若見險難而思止,則其進有節而不至於流矣。節之義也。卦體九五當位以主節於上,其所節者,又皆中正而無過奢過嗇之患,可以通之天下而無阻,此節所以為善,而無不亨也。若推極而言之,天地之道,陰極陽生,陽極陰生,寒暑往來,氣序有節而不過,故二分二至2,四序不差,而歲功於是乎成矣。使天地不節,四時不且失其序乎?人君以節而立為制度,量入為出,既無過取,亦無泛用,有損己益人之實,而無剝下奉上之為。故無濫用而不至於傷財,自無橫征而不至於害民矣。使人君無節,則侈肆所致,有不傷財害民乎?凡此皆節道之通而不窮也。
按:天地節而四時成,王者節而天下富。自古開財之源,不若節財之流。文景之節儉,不勝武帝之黷武窮兵。隋文之節儉,不勝煬帝之窮奢極欲。天下之治亂安危,實係於此。故量入為出,不傷財矣。取民有制,不害民矣。聖人之言,真萬世制用之長策也。
上一章節
[南宋]俞琰-第60卦?節卦?彖傳詳解
下一章節
[清]傅恒-第60卦?節卦?彖傳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