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彖曰:蒙,山下有險,險而止,蒙。蒙亨,以亨行,時中也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志應也。」山下有險,內險不可處,外止莫能進,未知所為,故為昏蒙之義。
「蒙亨,以亨行,時中也」,蒙之能亨,以亨道行也。所謂亨道,時中也。時,謂得君之應,中謂處得其中,得中則時也。
「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,志應也」二以剛明之賢處於下,五以童蒙居上,非是二求於五,蓋五之志應於二也。賢者在下,豈可自進以求於君,茍自求之,必無能信用之理,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盡禮而後往者,非欲自為尊大,蓋其尊徳樂道,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。
「初筮告,以剛中也。再三瀆,瀆則不告,瀆蒙也。」初筮謂誠一而來求決其蒙,則當以剛中之道告而開發之:再三,煩數也,來筮之意煩數不能誠一則瀆慢矣,不當告也,告之必不能信受,徒為煩瀆,故曰瀆*蒙也,求者告者皆煩瀆矣。
「蒙以養正,聖功也?!关赞o曰「利貞」,彖復伸其義,以明不止為戒於二,實養蒙之道也。未發之謂蒙,以純一未發之蒙而養其正,乃作聖之功也,發而後禁,則捍格而難勝。養正於蒙,學之至善也。蒙之六爻,二陽為治蒙者,四陰皆處蒙者也。
不二注:原文無“蒙也,求者告者皆煩瀆矣。”但《折中》有。需再次確認是否遺漏,
上一章節
[南宋]朱熹-第04卦?蒙卦?彖傳祥解
下一章節
[元]胡炳文-第04卦?蒙卦?彖傳祥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