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卦兌下坤上,二陽浸長以逼於陰,故名為臨。卦辭言陽道之方行,而又戒其當慎始而慮終也。臨,進而凌逼於物也。八月,以爻數言,臨與遯反,自臨初爻至遯二爻,在卦經八爻,於月經八月也。
文王繫臨彖辭曰:臨之為卦,二陽方長於下,陽道嚮盛之時,已有可為之勢,而卦德兌說坤順,卦體二五相應,又有善為之道,則是羣陰可以盡去,吾道可以大行,當得元亨而又利於貞焉。蓋陽剛勢盛,固君子昌明之日。然所行不正,則德不合卦,而失自處之道矣,又安能得志哉?故不可恃己之盛,忽彼之衰。必以公道存心,正理處事,則無疵可議,無隙可乘,乃可以致亨也。然陽之長,固可喜,陽之消,又可憂。自臨之初爻至遯之二爻,凡八月。剛柔皆變,則陽消而陰又長,故有兇。君子貴未然之防,可不思守正以杜其漸哉。
按:臨當二陽浸盛,正君子道長之時,必惕之以兇者,蓋禍患之形,即伏於方盛之日。狃安富則驕侈生,樂舒肆則綱紀壞,忘變亂則釁蘗萌,是以浸滛而至於不可救也。惟及其盛而戒之,則開元之隆不變為天寶,慶曆之治不轉為熙寜矣。何患保泰之無術乎。
上一章節
[南宋]俞琰-第19卦?臨卦?卦辭全文詳解
下一章節
[清]傅恒-第19卦?臨卦?卦辭全文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