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不隨四,四據而有之,獲也,獲難辭也。二與三當隨五,為四所隔,下而從初,四在大臣之位,處可懼之地,與五爭,三能無兇乎?三四易位,正也,雖正亦兇,義不可有三,故曰貞兇。
象曰?其義兇也?,然四終不可以有三乎?曰:非不可有也,動而有孚於道,無意於有三,而三自隨之,可也。初九其行以正,所謂道也。道之所在,故初九為隨之主,四動正,與初相應,有孚在道也。四正而誠孚於道,則三亦唯正之隨,豈惟有三而二亦隨初,是率天下以隨五,而成隨之功也。三四易位成離,離為明,以明則無獲三之咎,無咎則無兇可知。故有孚在道者,明之功也。易傳曰:孚誠積中,動必合道,故下信而上不疑。古人有行之者,伊尹、周公、孔明是也。
上一章節
[北宋]蘇軾-第17卦?隨卦九四?爻辭詳解
下一章節
[南宋]楊萬里-第17卦?隨卦九四?爻辭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