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同人彖辭,以明其所以得同之道也。柔,謂六二。乾,謂九五。得位得中,謂六二得中正之道也?!竿嗽弧谷盅芪摹?/p>
孔子釋同人彖辭曰:卦名為同人者,蓋以卦體六二得位而正,得中而中,以柔中正之德,應五剛中正之君。上下以中正相應,故曰同人也。辭謂同人于野,亨,而利涉大川者,何哉?卦體以乾行而利涉,蓋乾之力甚大,凡義理之所在,勇於必為,而無一毫懦怯之意,則亨不待言矣。又曰:利君子貞者,卦德文明以健,文明則能燭乎正理,而明大同之義;剛健則能行乎正理,而盡大同之道。卦體中正而應,是在己既正而無私,所應亦正而無私也。此皆君子之正道也。夫天下之理,正而已矣。茍能順天理,合人情,是君子之所同者,乃天下人心之公理也。既得乎天下人心之公理,自有以通天下之志,而亨利涉矣。自古至治之世,一道同風。夫人各一心,而可以使無弗同者,惟此中正之理而已。是故君子以中正撤天下之畛,即以中正峻天下之防。撤其畛,於人無不可同,而中正者必期於相遇;峻其防,於人有所不茍同,而不中不正者不能以強合。然卦之二五,既以中正相應於上,則天下不中不正者,自皆返於中正。如舜舉臯陶,湯舉伊尹,而不仁者遠。則峻天下之防者,正所以撤天下之畛乎。
上一章節
[南宋]俞琰-第13卦?同人?彖傳詳解
下一章節
[清]傅恒-第13卦?同人?彖傳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