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卦坤下乾上。乾上坤下,天地不交,故名為否。卦辭言世運當厄,正道不行,而奸邪進用也。否,謂閉塞。匪人,謂非人道之常。
文王繫否彖辭曰:坤下乾上則天地不交,二氣閉塞而為否。蓋泰者,人道之常。否則三綱淪,九法斁,非復人道之常矣,此時於君子之正道有不利焉。夫陽為大,而陰為小。此卦乾往居外,坤來居內,又卦變自漸來,九往居四,六來居三,有大往小來之義。則是君子斂跡,小人得志之時,豈利於君子之正道乎?
按:否下即係以匪人,匪人者,致否者也。上下之情否塞不通,皆由匪人所致。匪人用事,則必多方蒙蔽,使上下否隔,而後得以恣肆妄行,其意本欲傾害君子。不知君子去而國亦隨之,則其為害,寜獨善類蒙禍而已乎。聖人之垂戒切矣。
上一章節
[南宋]俞琰-第12卦?否卦?卦辭全文詳解
下一章節
[清]傅恒-第12卦?否卦?卦辭全文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