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革彖辭,明革道期於至當。而又極言之,以贊其大也。
孔子釋革彖辭曰:革之義何取哉?以卦象言,水上火下,兩相息滅,而勢不相容,物理之當革也。二女同居,少上中下,名位失序,而志不相得,人情之當革也,故為革。革則通變以宜民,宜乎人之即信矣。乃曰已日乃孚,何也?革故非常,黎民懼焉,有未即孚人之志者。必革之既定,有利於國,不擾於民,而人始信之。曰此其變之不容已者耳,若是而革,可輕言乎?卦德文明以說,內灼夫義理而不失於妄,外因乎時勢而不隳於躁,凡其所擬議者,必盡善可通,而又一歸於正,斯革為至當,而其悔乃可亡耳。設一有未當,則所繫豈其微哉?因是而極言之,天地之道,陰陽變化,春革而為夏,秋革而為冬,寒暑代謝,相推於不已,而四時成焉。商周之際,時代遞遷,湯革夏命為商,武革商命為周,天心人事,不容少有矯拂而順且應焉。若是者,皆時為之也。時未至而不能先時,既至而不敢後。天地聖人,皆因乎時之所趨,而有不得不革者。革之時,豈不誠大矣哉。然則因時以成革者,明此為文明,順此為和悅,是為大亨以正,革無不當,而悔亡若此也。
按:《書》曰:「道有升降,政由俗革?!估^治繼亂,莫不各有當然之道。如盤庚之遷,始則民心未孚,既定而眾志乃安。此革之而當者也。如嬴秦之壞封建,開阡陌,良法蕩然。前宋之廢祖制,行新法,貽害無窮,安能免於悔歟?謀國者當知所計矣。
【今注】
道有升降,政由俗革:語出《尚書?畢命》。
上一章節
[南宋]俞琰-第49卦?革卦?彖傳詳解
下一章節
[清]傅恒-第49卦?革卦?彖傳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