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彧先生《易圖講座》

郭彧先生《易圖講座》

分類:易理書籍 | 作者:郭彧先生 | 收藏:0 | 評論:0 | 人氣:0

點校底版:文淵閣四庫全書

書籍摘要:關于請郭彧先生主講《易圖講座》的按語  自從孔子“韋編三絕”修纂《周易》之后,二千五百年以降,對《周易》的研究已發展為世界文化史中非常奇特的現象,這就是所謂的《易》學?!兑住穼W研究...

x

感謝您的支持,我會繼續努力的!

打開支付寶掃一掃,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,分享從這里開始,精彩與您同在
圖書目錄111

書刊介紹

關于請郭彧先生主講《易圖講座》的按語

  自從孔子“韋編三絕”修纂《周易》之后,二千五百年以降,對《周易》的研究已發展為世界文化史中非常奇特的現象,這就是所謂的《易》學?!兑住穼W研究在歷史上出現的思想流派,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·經部易類小序》曾有一個概括:

  《左傳》所記諸占,蓋猶太卜之遺法。漢儒言象數,去古未遠也;一變而為京、焦,入于祥,再變而為陳、邵,務窮造化,《易》遂不切於民用。王弼盡黜象數,說以老、莊;一變而胡瑗、程子,始闡明儒理;再變而李光、楊萬里,又參證史事,《易》遂日啟其論端。此兩派六宗,已互相攻駁。又易道廣大,無所不包,旁及天文、地理、樂律、兵法、韻學,算術,以逮方外之爐火,皆可援《易》以為說,而好異者又援以入《易》。故《易》說愈繁。

  而“《易》說愈繁”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中國文化熱帶動的“《周易》熱”中,已經達到了《周易》思想原理無所用其極的“繁無所繁”的地步,新的“易學思想體系”層出不窮,破譯易學千古之迷的新聞經常見諸于報端和各種學術會議。這固然有運用現代西化思維方式所使然,更有現代學術浮燥、功利心態之趨使。然而,把《易》學的歷史和邏輯進行統一,則會發現,“《易》說愈繁”,實為統續無宗所導致。

  孔子曾說:“吾道一以貫之”(《論語·憲問》)、“后世之士疑丘者,或以《易》乎”(《帛書要》)。如果對孔子的這些話與“《易》說愈繁”的歷史和邏輯進行哲學反思,就有理由認為,由于不理解孔子“吾道一以貫之”的思想原理,“后世之士”不知孔子的《易》學思想,就必然形成“《易》說愈繁”的歷史和邏輯。所以,《易》學研究的重要問題是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,推定孔子的易學思想和儒學之道。

  眾所周知,宋代諸儒在復興儒學中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,曾以道統的理論建構和理學的哲學體系,書寫了中國學術思想史中的重要一頁。表現在《易》學研究上,宋儒也開創了一個新的歷史局面,經過幾代人的努力,形成了《易》圖學的解釋學系統,由此成為理學的內容之一。這主要表現在以太極圖、先天圖、后天圖與河圖洛書為形式的對《周易》《經》、《傳》有關內容的解釋。這個系統越往后來,則進一步發展為巍尉大觀的圖解整個《周易》的圖書學系統。以至于在當代的《周易》研究中,經常有人援圖以為說,作為著書立說的本體論根據。顯然,“《易》說愈繁”不但表現在文字系統,而且又生成了更為歧出的圖書系統。

  這樣一來,對此進行的哲學反思則必然提出下述問題,《易》之為學,先有《易》之《經》《傳》文字還是先有《易》圖?《經》《傳》是為了解《易》圖而作還是《易》圖為解《經》《傳》而作?《易》圖能否正確的解釋《經》《傳》?《易》圖能夠一以貫之孔子的儒學思想體系嗎?《易》圖是《周易》的本義嗎?如果是,孔子為什么只立文字而不作《易》圖?《易》圖究竟是怎樣產生的?究竟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原理?《易》圖在《易》學史上的地位究竟應當給出怎樣的判釋?顯然,上述問題是當代易學研究應當解決的問題,并且對《易》學的正本清源而言,是相當重要的問題。

  我們看到,關于《易》圖,明清兩代的易學家雖然作過一定研究,但由于沒有正本清源的價值承諾,《易》圖的基本問題仍然十分模糊。郭彧先生專攻《易》圖之學已十有數年,其尤以考辨功夫見長,發前人之所未發,其《易》圖之學頗具正本清源之功。為了推動當代《易》學研究實現歷史和邏輯的統一,為復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奠立基礎,決定在“周易研究”欄目中增設“易圖講座”,聘請郭彧先生主講。計劃在每個星期日開講,每周講一個圖,第一講將在本月25日舉行,之后循序進行。希望讀者利用這次機會,對易學史中的主要問題能有一個基本的理解,以為今后周易研究之參照。同時希望各位讀者把要求、希望與問題寫信告訴我們,改進我們的工作,共同推動易學研究向更深的層次上發展,為復興優秀的傳統文化貢獻我們的力量。

“周易研究”主編鞠曦

2001年11月18日

相關推薦
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