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卷,宋蔡淵著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經,名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說此書以《大象》置卦辭下,《小象》置各爻辭后,皆低一格別之。此本與之合。但書名多“卦爻”二字,疑為書賈所增。解說上經、下經,大旨主于義理之學?!端膸烊珪嵋分赋?“案朱彝尊《經義考》:蔡淵《周易經傳訓解》四卷,注曰‘存三卷’。此本惟存上下經二卷,題曰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,與朱彝尊所記不符。據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稱:此書以《大象》置卦辭下,以《彖傳》置《大象》后,以《小象》置各爻辭后,皆低一字,以別卦爻。與此本體例相合,知非贗托。
蔡淵(1156—1236)南宋理學家、教育家,字伯靜,號節齋,建州建陽(今屬福建)人,蔡元定長子。生而聰明,其質純粹,窮天地之理,盡人物之性,博通五經,遍覽子史,內師其父,外事朱熹,先后在朱熹的武夷精舍、建陽滄州精舍從學?!皽Y既受學家庭,而又遍友黃干、張治諸賢,清修苦節,有父風,與弟沉躬耕不仕”,偽學之禍起,父元定春陵之謫,弟蔡沈相隨侍父,淵公事母治家,教育子侄。父喪,筑廬于墓側,泣血三年。文公高弟黃干、廖德明、萬人杰,李閎祖,熊剛大、葉錄、真德秀、陳宓、黃自然、劉鑰、皆執經抱藝,以質其學問出處之實。詢理亂之由。留意宗法,繼父志修成正、續二集族譜,建祠堂立儀約,整整有條內外有序,男女有班各供其職。嘗賦詩曰:“屈指樞衣四十年,自憐須鬢已皤然。久知軒冕應無分,但覺溪山若有緣。下學功夫漸未到,先天事業敢輕傳?祗今已飽煙霞疾,更乞清溪著釣船?!焙箅[居九峰山,任婺州教授。
朝議大夫宋茲贊曰:“天挺英才,識達廣愽,克紹厥先,洞明圣學。道深先天,學開后覺,不干利祿,韜光林壑。盛 德日新,榮庸天爵,教育賢才,君子三樂?!?/p>
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經傳訓解二卷,宋蔡淵撰。淵字伯靜,號節齋,建陽人。案朱彞尊經義考,蔡淵周易經傳訓解四卷,註曰存三卷。此本惟存上下經二卷,題曰周易卦爻經傳訓解,與彝尊所記不符。據董真卿周易會通,稱此書以大象置卦辭下,以彖傳置大象後,以小象置各爻辭後,皆低一字以別卦爻,與此本體例相合,知非贋託。然楷又言其繫詞、文言、說卦、序卦、雜卦亦皆低一字,則此本無之。又經義考載淵弟沈後序,稱易有太極之說,知至知終之義,正直義方之語,皆義理之大原,為後學之至要,實發前賢之所未發云云。其文皆在繫詞、文言,則是書原解繫辭、文言諸篇,確有明證,非但解卦爻,不應揭卦爻以標目。蓋楷所見者四卷之全本,彝尊所見佚其一卷,此本又佚其一卷,傳寫者諱其殘缺,因於書名增入卦爻二字。若原本但解上下經者,此書賈作偽之技,不足據也。今刪去卦爻二字,仍以本名著録,存其真焉。
乾隆四十五年七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/strong>
【再次點?!浚簳簾o
【別稱】:周易經傳訓解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8冊?經部12?易類
底本: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第35冊?經部29?易類《易象正》·十六卷(福建巡撫采進本)明黃道周撰。道周字幼元,一字螭若,漳浦人。天啟壬戌進士。崇禎中官至少詹事。明...
《御定易經通注》基本介紹 書名:《御定易經通注》、《易經通注》 作者:【清】勅大學士傅以漸、【清】日講官曹本榮 卷數:九卷,四卷 年代:順治十五年十月 《御定易...
[宋]沈該撰《易小傳》書籍介紹 《易小傳》共六卷,宋沈該著。此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,觀變玩占之義。其論占全用《春秋左氏傳》...
[清]張烈撰《讀易日鈔》書籍介紹 [清]張烈撰《讀易日鈔》作者簡介 張烈,出生于公元一六二三年左右至一六八六年左右,字武承,順天大興人少聰穎,讀書目數行下。約生...
[清]張英著《易經衷論》書籍介紹 〖易經衷論〗二卷。清張英(1637-1708)著。英字敦復,江南桐城(今屬安徽)人。康熙進士,十六年設南書房,他首中入選,一時...
[唐]史徵撰《周易口訣義》簡介 〖周易口訣義〗六卷。唐史徵撰。史徵,生平不詳,據《崇文總目》載,知為河南人,《直齋書錄解題》考其為唐或五代人,朱彝尊《經義考》定...
〖易學變通〗六卷。元曾貫撰。貫字傳道。江蘇泰和人。曾舉天歷鄉試,官紹興府照磨。元季兵亂,棄官家居,鄉人推率義軍,戰敗而歿,著《四書類辨》、《學庸標旨》諸書。是書...
[北宋]司馬光撰《溫公易說》書籍介紹 《溫公易說》共六卷。司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馬光,字君實,號迂叟,世稱涑水先生,北宋陜州夏縣(今山西夏縣)人。封...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
[清]李光地著《周易觀彖》介紹 〖周易觀彖〗十二卷。清李光地著。光地生平見《周易折中》。是書惟解說《卦傳·天地定位》一章,發明《易》理,兼證以《易》象,于數則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