夬:決也。五剛下長而決一柔,夬之義也。
揚于王庭:揚者,播也。播一柔于君位之前,故曰揚于王庭也。
孚號有厲:孚號者,信其號令也;有厲者,柔雖微不誡而決有危之道也。
告自邑:告誡自治之邑。
不利即戎:即,從也。戎,兵也。當夬之時,小人易去不宜從事于兵也。
利有攸往:順剛而動。
象曰:澤上于天,夬:澤居至高,必決而下。注:夬之象者也。
君子以施祿及下,居德則忌:施祿及下,澤潤下之象。居其德而不施,則與象反矣,故忌。
彖曰: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健而說,決而和。
釋夬之義。剛柔者,以一卦之爻言;健說者,以二卦之德言;和者,以兌吉也。
揚于王庭,柔乘五剛也。孚號有厲,其危乃光也。告自邑,不利即戎,所尚乃窮也。利有攸往,剛長乃終也。
釋夬之彖辭。柔乘五剛者,一柔爻在五剛爻之上也。其危乃光者,危消于孚號也。所尚乃窮者,尚兵乃徒為窮兵黷武也。剛長乃終者,剛長當終于上爻之六位者也。
初九,壯于前趾:壯者,決之勇也。前趾,取最下而小之。
象也。
往不勝為咎:前犯乎剛,往必見屈。
象曰:不勝而往,咎也。
九二,惕號,莫夜有戎,勿恤。
惕、怵,懼也。號者,令也。莫夜,休息安靜之時。戎謂初也。恤,憂也。言當惕然孚號于安靜之時,及其有戎,不可憂也。臨事過憂,反失所措,故戒之。
象曰:有戎勿恤,得中道也。
先事則當惕,及事則不可憂,得居中之道也。
九三,壯于頄,有兇。
頄者,顴也。謂上恃其位,足以相及,故無所戒懼。勇決于上者,有兇之道也。
君子夬夬,獨行遇雨,若濡,有慍,無咎。
夬夬者,非一決也,言決之非和也。雨者,指上爻也。獨行遇雨者,三爻獨應乎上者也。若濡者,不至為雨所濡也。有慍者,有決之之意也。以是為決,決而無咎,惟君子能之,故稱君子也。
象曰:君子夬夬,終無咎也。
九四,臀無膚:後傷乎三也。
其行次且:前犯乎五也。次且,不進之貌。
牽羊悔亡:羊,兌之象,指五爻也。牽羊,謂牽挽五而進。
不暴可以免悔也。
聞言不信:居位不當,雖聞牽羊之義,亦不信也。
象曰:其行次且,位不當也。
聞言不信,聰不明也。
九五,莧陸夬夬:莧者,草名,柔脆之物,謂上六也。陸者,道也。上爻在五之前,故曰莧陸夬夬,義同九三之君子夬夬。
中行無咎:居中得正,其行不暴,故無咎。
象曰:中行無咎,中未光也。
剛雖得位,而未能使柔之自去,尚費于決,所以為未光也。
上六,無號,終有兇。羣剛下進,使剛雖無孚號之戒,亦
終為其所決,故終有兇。
象曰:無號之兇,終不可長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