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
全書包括4部分:
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經,而輔以孔子之傳。其無經可附之傳,則總附于六十四卦之后;
②《集解》,取程頤的《伊川易傳》、朱熹的《周易本義》夾注于經文之下;
③《附錄》,以程氏的《易說》、朱氏的《語錄》各續于傳文之后;
④《纂注》,取胡一桂的《纂疏》,而增以諸家之說,并各標姓氏,以示區別。如作者自有心得,亦附之于末。
胡氏《纂疏》,堅守朱學門戶,體例、釋文亦一從朱熹。真卿雖受學胡氏,但卻認為諸儒之《易》,途雖殊而歸則同,故打破門戶之見,仍以傳注經,廣披博采,兼及象數、義理二家,以持其平,而不專以朱熹為宗,即如蘇軾、朱震、林栗之書為朱子所極力排斥,真卿亦錄之。所以此書乃是廣集前代,特別是宋代不同《易》學流派之說的集大成之作,內容宏闊充實。尤其是作者摒棄學派之爭、門戶之見的治《易》態度和方法,為后世學者所取。唯其將《彖傳》、《大象》附于每卦爻辭之后,與通行注疏頗不一致,受到《四庫》館臣的批評。有明洪武戊辰(1388)務本堂刊本、清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、《四庫全書》本。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四庫易學叢書》亦收入此書。
作者:宋?蘇軾 《東坡易傳》又名《毗陵易傳》,實為蘇洵、蘇軾、蘇轍父子三人所合著。據陸遊《老學庵筆記》,該書因元祐黨禁,不敢題蘇軾的名字,所以名為「毗陵先生」,...
《周易辯錄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辯錄〗四卷。明楊爵(1493—1549)撰。楊爵字伯珍,一字伯修,號解山。陜西富平人。喜靖八年(1529)進士,授行人。歷官山東道監...
[宋]陳瓘撰《了齋易說》四庫提要 【臣】等謹案:《了齋易說》一卷,宋陳瓘撰。瓘字瑩中,延平人,元豐二年進士甲科。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,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、蔡卞之...
[明]熊過撰《周易象旨決錄》介紹 〖周易象旨決錄〗七卷。明熊過撰。熊過字叔仁,號南沙(或南沙子),四川富順人。喜靖八年(1529)進士、累官禮部祠祭司郎中,坐事...
《漢上易傳》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發,宋徽宗政和年間進士,《漢上易傳》的?漢上?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書以象數為宗,歷18年而成。 朱子評曰:?王弼破互體,朱...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【再次點?!浚簳簾o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部17?易類 (元末明初)趙采撰《周易程朱傳義折》介紹 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...
南宋李過撰。十二卷。卷一為《序說》,卷二至卷十二為上下經。缺《系辭》、《說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等部分。詮釋經文往往發先儒所未發。然多處割裂經文,次第顛倒,幾...
《易原就正》書籍介紹 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清包儀著。儀字羽修,邢臺(今屬河北)人。順治間拔貢生。其自序稱:”早年聞有《皇極經世》,而無由求得其書。自順治辛卯(八...
〖易學變通〗六卷。元曾貫撰。貫字傳道。江蘇泰和人。曾舉天歷鄉試,官紹興府照磨。元季兵亂,棄官家居,鄉人推率義軍,戰敗而歿,著《四書類辨》、《學庸標旨》諸書。是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