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【兌下艮上】
損:有孚,元吉,無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
人能抑其過以就中,至誠以順理,措諸天下,無適而不可矣。
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
人能損飾以存誠,乃損道之至善也。
先儒曰:損之卦,損下益上,故為損。蓋上雖受其益,殊不知既損其下,則上亦損矣。然其下為兌,兌說也。又三下爻皆應于上,是下樂輸以奉上,人君固可安受,何名為損乎?蓋損下益上,人君之失也;樂輸于上,臣民之義也。兩者自不相妨。又艮止兌說,凡上取于民者,皆謂之損。合上下二體觀之,則下當樂輸而不怨,上當取民而有制,則兩盡之矣。
蒙謂人能損人欲以復天理,乃損道之善也。然君子必誠之為貴。
彖曰:損,損下益上,其道上行。損而有孚,元吉,無咎,可貞,利有攸往。
即損之名而著夫卦之體,則其事或未善;因損之時而求夫理之當,則其事無不善。蓋損下以益上,則非聖人之本心;而損過以就中,實聖人之所與也。
曷之用?二簋可用享。二簋應有時,損剛益柔有時,損益盈虛,與時偕行。
聖人欲人敦本以尚實,尤欲人因時以制宜,故于損之彖辭言之。
先儒曰:一謙受四益。愚于損卦亦云:損之為道,文王蔽之以一言,有孚而已。夫子釋之,但添一而字,不加一辭??蓳p而損,不為不足;可益而益,不為有餘。因時而行,當理而止。故曰:消息盈虛,與時偕行。此反覆二卦,以明損益之用也。
蒙謂剝民以奉上,固聖人之所戒;損過以存誠,又聖人之所與。蓋損之為損,當時順理之為善也。
象曰:山下有澤,損;君子以懲忿窒欲。
先儒曰:山上有澤,咸,以氣言也;山下有澤,損,以勢言也。忿則陵物,欲則溺已,二者皆所當損也。懲于既往,窒于將來,蓋忿有時而作,懲之而已;慾無時而不生,故欲窒之。二者既損,則益可知矣。損之又損,以至于無,所謂損人欲以復天理,又損之第一義也。
蒙謂觀諸卦在乎損下以增高,反諸身乃當損欲以從理。蓋損所當損,則無害于損矣。
初九,已事遄往,無咎,酌損之。
象曰:已事遄往,尚合志也。
蒙謂盡益上之事而不居其功,度損已之宜而不違于理,乃損下益上之道。
九二,利貞,征兇,弗損益之。
象曰:九二利貞,中以為志也。
蒙謂唯不枉道以狥人,故能正已以正物,非二之志存于中,不足以與此。
六三,三人行則損一人,一人行則得其友。
象曰:一人行,三則疑也。
先儒曰:三與上,隂陽相與也。初、二、四與五,同德相與也。損有損奢而從儉者,有損不善以從善者,有損已以益人者,有損已而取人之益者,有損之損者,有損之益者,有不損之損者,有損其所以損者。二簋可用享,損奢以從儉也。懲忿窒欲,損其疾,損不善以從善也。初九之益六四,九二之益六五,六三之益上九,損已以益人也。六五虛已以受諸友之益,損已而取人之益也。初九以已益人而酌損,此損之損也。六三以損益人而得友,六五為損之主而受益,損之益也。上九弗損益之,不損之損也。此爻乃損之所以為損者,故總言損之道。
蒙謂聖人知相與之道不可疑,故于三深明相與之道,所以當致其一。蓋對待者生生之本,故曰兩相與則專,三則餘而當損矣。
六四,損其疾,使遄有喜。
象曰:損其疾,亦可喜也。
先儒曰:柔過為疾,忿、慾是也。當損而不損,過也;不當損而損,亦過也。酌損之,弗損益之者,亦不過損也。損一人,損其疾者,皆理之所當損也。
蒙謂人能不吝于改過,則復于無過矣。此聖人所以深與之也。
六五,或益之十朋之龜,弗克違,元吉。
象曰:六五元吉,自上祐也。
先儒曰:損、益有離、坎體,故稱龜。
蒙謂居君位而能虛中以受益,則大獲天人之助矣。
上九,弗損益之,無咎,貞吉,利有攸往,得臣無家。
象曰:弗損益之,大得志也。
先儒曰:損之成卦,上艮下兌,上之損下,止而不過,下之奉上,說而無斁,盡損道之至善也。損之上九,入于益矣,故爻言利有攸往,而益之彖亦云。
蒙謂當受益之時,而以益下為心,乃事理之至當,人心所悅從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