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經】第52卦-艮卦?艮卦為山(艮下艮上)-[宋]鄭汝諧撰《易翼傳?下經》下

[宋]鄭汝諧| 易經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52卦-艮卦?艮卦為山(艮下艮上)

【周易下經】第52卦-艮卦?艮卦為山(艮下艮上)-(宋)鄭汝諧撰《易翼傳?下經》下

艮卦:?【艮下艮上】

艮其背,不獲其身,行其庭,不見其人,無咎。

翼傳曰:艮之繇辭,惟曰無咎而已。夫無咎,非善之至也,故夫子於彖辭備言之。彖辭則明矣,惜乎讀易者未之察也。聖人之止,非膠而固也。事物作於吾前,而不為事物之所亂,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行不累吾之止,或動或靜,不失其時,動不害吾之靜,此道之所以光明也。今艮之成艮,重艮以成也,有六位焉,上下皆敵應而不相與。夫敵應不相與,猶人之相背也,故曰艮其背。艮其背,則在我者不獲其身,在人者雖行其庭,不見其人,此所謂不見可欲,使心不亂也。所貴於聖人者,非貴其不見可欲而不亂,貴其見可欲而不亂也。必不見而不亂,有所見則復亂矣。故夫艮者,惟能艮其背爾,非聖人之所謂艮,僅免於咎而已。彖言艮,止也,此三畫為艮,聖人之事也。又言艮其止,止其所也,此重卦為艮,而成六位之不相應也。夫既止矣,而又止焉,止而至於止其所,其執一者之謂乎?說者不詳其義,於艮其背,止其所,皆大其辭以為聖人之事,烏有聖人之止,而惟曰無咎者乎?學者於易,欲得聖人之心,當玩味彖辭而後得之。蓋彖者,夫子解一卦之義,而小象者,夫子解一爻之義。讀易不有得於彖、象,而曰知易者,余未之信也。

彖曰: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。

翼傳曰:此聖人之止也。止而不止其所,是以或止或行,或動或靜,而其道光明也。

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上下敵應,不相與也。是以不獲其身,行其庭不見其人,無咎也。

翼傳曰:此止其所之止也。惟止其所,故不能隨感而應,僅免於咎而已。

象曰:兼山,艮;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

從程氏。

初六,艮其趾,無咎,利永貞。象曰:艮其趾,未失正也。

翼傳曰:艮而止其所,未免有所囿也。故自趾以上,循而至於輔,皆囿於一體,與咸同。咸者,感也。艮者,感之息也。咸取身之相向,艮取身之相背。咸以私相應,艮止而不應。二卦之爻,皆非卦之全體,其失均也。

餘從程氏。

六二:艮其腓,不拯其隨,其心不快。象曰:不拯其隨,未退聼也。

翼傳曰:艮之三畫,其上陽也,陽升在上,得其所止也。其下隂也,隂降在下,得其所止也。惟中爻介乎隂陽之間,未可謂得所止者。今夫下體之動者趾,腓,股也。腓居股趾之中,不能有所拯援,其動止皆隨乎股趾。動止皆隨而不在我,是以其心不快。然二得中得正,非一於隨人而不知止者,故反覆釋之曰:不拯其隨,未退聼也。退聼則知隨而不知止矣。

九三,艮其限,列其夤,厲薰心。象曰:艮其限,危薰心也。

翼傳曰:劉子翬曰:大學之道,貴於能定能靜,然應心常在也。大易之道,貴於無私無為,然感心不滅也。聖人之心固止矣,曷嘗無應感之心?三與上皆成艮之主也,然三之止與上之止異。上居卦之終,無累於止而能止者,三處卦之中,上下之際,皆交接於我,而乃固止其所,截然不相應感,是謂艮其限,列其夤。限,隔也。夤,上下之交也。隔而列絶之,則於事物無所交接,故其危薰心也。危薰心,言不安於心也?;蛑^三既無心於應感,何以危薰心也?曰:人心之天,未始亡也。孟子謂乍見孺子入井,皆有怵惕惻隱之心,孺子則痛且懼矣,何與于見者而痛懼乎?蓋萬物一體也,同是體,故同是心也。三雖止而不與物交,而其危則實薰心也。

六四:艮其身,無咎。象曰:艮其身,止諸躬也。

翼傳曰:居上體之下,柔靜而止其所也。夫位有上下,故義有重輕。初居下而以柔靜自止,是以不失其正。四居上而亦以隂靜自止,獨善其身者也。是烏足貴哉?僅免於咎爾。

六五,艮其輔,言有序,悔亡。象曰:艮其輔,以中正也。

翼傳曰:艮止其所,則五之位為輔也。不艮其心而艮其輔,所艮已淺矣。以不失中,故悔亡。

上九:敦艮,吉。象曰:敦艮之吉,以厚終也。

翼傳曰:震莫吉於初,艮莫吉於上。動不謹其始,妄動也,初謹始也。止不謹其終,非止也,上謹終也。震之象為雷,雷必動乎下,故其主在初。艮之象為山,山成形乎上,故其主在上。始終上下之義,惟二爻為備。

×關閉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