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經】第49卦-革卦?澤火革卦(離下兌上)-[宋]鄭剛中撰《周易窺余?卷十二》

[宋]鄭剛中| 易經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49卦-革卦?澤火革卦(離下兌上)

【周易下經】第49卦-革卦?澤火革卦(離下兌上)-(宋)鄭剛中撰《周易窺餘?卷十二》

?【離下兌上】

周易窺餘卷十二,宋鄭剛中撰。

下經【革至艮】

革:已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

彖曰:革,水火相息,二女同居,其志不相得,曰革。已日乃孚,革而信之。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,革而當,其悔乃亡。天地革而四時成,湯武革命,順乎天而應乎人。革之時大矣哉!

水火不自息,相遇而不得,于是乎息。以卦論之,睽、革皆火澤為體,火在上、澤在下為睽,澤在上、火在下為革,何也?曰:火性上已趨上矣,則與水無忤;澤性下已就下矣,則與火不爭。上下異位,但無契合之理,要之不相勝也,睽而己矣?;鹱韵露鏊?,火勝則水竭;水自上而降,遇火焉,水勝則火滅。水火異性,相遇而相息,此變革之道也。求之在人,二女亦然。少女處于內,中女在乎外,不同行也,是以睽。少女在外而志乎內,中女在內而欲乎外,不相得也,是以革。故革之象,雖亦取于水火離兌,而與睽不同者,大槩如此。已日已,當從先儒讀作己事之己。已日乃孚,謂革易其故體,不能即日孚也。惟革事之日已矣,然後人始孚而信之。蓋水濕火燥,雖已就革,而燥濕之性,未能遽盡,必少須之,使二氣分而燥濕定,然後水火純一。此隂陽之妙,物理人事所同也。雖然,革不能無悔也。革而不當,人不信之,則悔之所由生。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,以此而革,則革無不當,而人信之。易傳謂文明則盡事理,說則順人心,故能大亨以正,革之而悔亡也。天地與湯武之革,其在是歟!離為文明,兌為說。卦有坎、離、震、兌,四時也。謂有震者,卦自遯來,無妄之變也。革而信之,一本無之字。

象曰:澤中有火,革;君子以治歷明時。

澤中有火,謂火在內也?;鹪跐芍?,非革而何?革莫大于天道,人所宜觀。觀天之道,不可以他求,求之時數而已。時無止,數無窮,革久則錯謬之所由起,故君子治歷以明之。歷明數正,然後天時無過不及之失。君子非求知天也,欲觀天之道,以盡革之義而已。革之止,遯之乾也。乾天在上,日月星辰之所聚,有歷之象。

初九,鞏用黃牛之革。

象曰:鞏用黃牛,不可以有為也。

革之義取于皮革之革,謂革其故體也。黃牛之革異乎他革,為其中順而固也。牛順物,黃中色,取其革而用之,其固可知。初九居革之始,上無其應,未可有為,然以陽居離,其性動躁趨上,茍不能堅立待時,則革而不當,兇必隨之,此聖人所以設鞏用黃牛之勸也。鞏用黃牛之革,欲其堅以中順,自固而已。

干寶曰:離為牝牛,離有坤黃牛之象。遯六二曰執之用黃牛之革,今初九曰鞏用黃牛之革者,蓋遯之為卦,下卦艮也,艮為手,故曰執。

六二,已日乃革之,征吉。

象曰:已日革之,行有嘉也。

已日乃孚,君道也,于革為先。已日革之,臣道也,于革為後。臣之革,從君而已,故于六二言之。六二之才之位,足以有革,茍不能上從其君,則兇矣,故征吉無咎。征而吉,所以行有嘉也。二五雖正應,而其體則水火也。二不往則水火不相濟,二往然後相濟,可以有為,此所以行則有嘉也。荀爽曰:日者君象,五居位為君,二能革意,去三而應五,故曰已日乃革之。

九三,征兇,貞厲。革言三就,有孚。

象曰:革言三就,又何之矣?

就,如去就之就。九三下卦之革,已成上三爻,兌體以革之當,故皆說而來就。曰革言三就者,謂革言一出,而彼皆無違也。何則?當革之時,一人從之,未足信也。至于再,至于三,從者衆矣,然後革而當理。以當理而又欲進焉,兇之道也。故九三、上六俱有征兇之戒。然上六之戒,能守正則吉。九三之戒,事方初革,危疑乍定,雖守正猶厲,況躁動而不知已乎?象所以問其何之也。三互體,有巽命令之象。又三與上相應為兌口,故曰革言。翟玄謂三就上,二陽與三共據二隂,故曰革言三就。有孚,崔憬謂位雖正,未可以頓革,故以言就之。

九四,悔亡,有孚改命,吉。

象曰:改命之吉,信志也。

改命者,革命也。革至九四,弊無不革矣。然不曰革命而曰改命者,九四,臣也。君革命,臣能奉承所改之事而已。如正朔、服色之類,上以所致改易者,命其下臣奉承行之,此之謂改命。夫革必有悔,惟革之當而人信之,則悔亡。九四至于改命有孚,則非但上之志為下所信,而下之志亦為上所信矣。集傳謂九居四宜有悔,革而當,是以悔亡。先儒謂巽為命,四動互坎,改巽,故改命。四動成坎,坎為志,故信志。

九五,大人虎變,未占有孚。

象曰: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

九五革命之主,湯、武是也。然爻止言虎變而不及革者,蓋革道至九四已成五,乃既革得位,自變之象?;⒆兎侵^虎有變也,大人之變著見于外者,如虎之文?;⒕咔?、坤之義,當未著見之時,其玄黃之文固已可信,及其久也,其文炳然。猶之聖人抱陽剛之才,為革命之主,典章物采,燦然有文明之道,此天下所以說而信之。其為孚也,何占乎?占謂吉兇猶豫,故占以為信。聖人之革,其占久矣,及乎事定功成,天下信而嚮之,是謂已日乃孚。此舉世信聖人之日,而未占有孚者,乃聖人自信之道也。馬融、宋衷皆以兌為虎,集傳謂六二往應五,離變兌為文,明虎之文也。

上六,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,征兇,居貞吉。

象曰:君子豹變,其文蔚也。小人革面,順以從君也。

虎豹異文,故其象不同爻。孔穎逹曰:上六雖不能同九五革命創制,而潤色鴻業,如豹文之蔚。廣雅曰:蔚,茂也。豈非君子充藹于內,其發之足以為國之華乎?或曰:聖人之革,已日乃孚,而曰小人革面者,何哉?曰:非謂革不以心也,蓋革之時,無不變易以應其上。君子之革,既已見于文;小人之革,亦復見于面。見于面者,謂天下皆和說而嚮王也。撢人使萬民和說而正王面,鄭康成謂面,嚮也,民心曉而正嚮王,其義類此。兌,說也,四變兌成離,有文明之象,故君子以之。兌說見于嚮王,有革面之象,故小人以之。革道至是,聖人當保其成,故有征兇之戒,貞吉之訓。

×關閉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