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【艮下艮上】
艮
艮,止也。
陽止乎上,又能上二隂,又二隂止而不進。
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
陽交隂,始於震,終於艮,終而復始,往而復來,循環無端,故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
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上下敵應,不相與也。是以不獲其身,行其庭不見其人,無咎也。
當靜而靜,止其所矣。當動而動,亦止其所也。必先止於靜,而後止於動。以初對四則同,以二對五則又同,以三對上則又同。靜者見人我之本一,亂者紛然其有間矣。先不獲其身,而後不見其人,【盡已而無私,則見人之為公,】。
君子以思不出其位。
思不外馳,心有所止。
初六,艮其趾,無咎,利永貞。
人之能行,必有其才,有其時,有其位乃可。初六隂柔則無其才,卦為止則無其時,在下則無其位,是未可行而宜止者也。艮其趾,故無咎。人之於止,能安者難,故利永貞。
六二,艮其腓,不拯其隨,其心不快。
六二當艮時,中正自守,不以隨三為快。
九三,艮其限,列其夤,厲薰心。
限止夤列,失俛仰之節,害其心矣。心慢而體不恭,志動氣也。限止而危薰心,氣動志也。是以君子貴內外交相養也。
六四,艮其身,無咎。
艮其身,則身之所當止者皆止矣。身之所當止者何也?踐形之學是也。六四當艮時,以隂居隂,非靜之至,何足以當此?
六五,艮其輔,言有序,悔亡。
能默故能言,非默而不言也。由言以推行,所謂艮者,亦如是而已。
上九,敦艮,吉。
其安仁者乎?艮體之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