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經】第24卦-復卦?地雷復卦(震下坤上)-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?卷七》

[宋]易祓| 易經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24卦-復卦?地雷復卦(震下坤上)

【周易上經】第24卦-復卦?地雷復卦(震下坤上)-(宋)易祓撰《周易總義?卷七》

?【震下坤上】

復之成卦,震下坤上,自剝而復乎乾之初也。乾至于剝,窮上反下,一陽生焉,所以為天地生物之心。在人則為本心幾息而復見之端,故六爻皆以人事言之。初之不遠復,所以為成卦之主。二之休復而言下仁者,比乎初之仁以求復也。三遠于初而言頻復者,得補過之道,則于義可以無咎也。四之獨復而言從道者,應乎初之道以求復也。五遠于初而言敦復者,得坤厚之體,則于中可以自考也。上居卦極而迷不知復,所以為兇。是知諸爻皆係乎初,故夫子稱顔子以不遠復之辭,又告以克已復禮之仁。仁果何為哉?草木之實謂之仁,而生意寓焉。復之所以生生不窮者,其道蓋如此。

復。亨。出入無疾,朋來無咎。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。利有攸往。

彖曰:復亨,剛反,動而以順行,是以出入無疾,朋來無咎。反復其道,七日來復,天行也。利有攸往,剛長也。復,其見天地之心乎!

朱文公易《本義》剛反為句。

復之所以言亨者,陽剛自剝之上九而反于下者也。合卦之二體,震動而坤順,順者在上,動者在下,則陽剛可以上行,而未可以遽行,故言無疾而繼于出入之後。入者謂自剝為復,出者謂自復而臨于泰。惟其有順動之道,是以出入無疾,而五隂皆順。至于臨與泰,則衆陽類進,故言朋來無咎。朋來至泰,則陽道盛矣。又自大壯而至于乾六,乾終焉。一隂始生,在姤為姤,歷遁、否、觀而至剝,則一陽在上,反下而為復,故曰反復其道。凡歷六爻而後為復之初九,故又曰七日來復。此天行之常,君子因剛長之時而順以行之,是以無所往而不利。且君子小人之進退,與隂陽之消長一也。然一隂謂之姤者,以其來于外而有適然相遇之勢;一陽謂之復者,以其生于內而為本然自有之物。即是而推之,陽常主生,足以見天地生物之心者矣。

象曰:雷在地中,復;先王以至日閉關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

雷在地中,則有動而未行之象。先王不先時而動,故至日閉關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,靜以待之而已。至于朋來無咎,則動而順者也。

初九,不遠復,無祗悔,元吉。

象曰:不遠之復,以修身也。

荀爽九家本以祗為?,音支。廣雅云:?,多也。晁古易。祗,古文多字。

初之一陽動于下,復其失者也。惟其在下,其失未遠,故曰不遠復。如人之失道,跬步而復,未至甚失,是以君子貴乎修身。人之一身,茍有未善,而能修身以復乎善,故無祗悔。祗,多也,言無多悔而已。惟無多悔,進德不已,所以大善而吉也。

六二,休復,吉。

象曰:休復之吉,以下仁也。

休,止也。二本震體,隂居隂位,守柔不動,止乎中正,故曰休復,非無事于復也。初之修身在下,得克己復禮為仁之道,而二比之,當復之時,二能以已下仁,雖止乎中正,不求復而自有不容止之理,是以休復而獲吉也。

六三,頻復,厲,無咎。

象曰:頻復之厲,義無咎也。

三、以隂居陽,不中不正,居動之極,頻動,頻失,頻失。

頻復,知復【闕】者也。天下

之道二:善與不善【闕】。

是以復而。

乂,其道甚危。使其不能【闕】,

其咎何時而已耶?聖人開小人遷善之門【闕】。

不能改過,知所自厲,則頻復,猶【闕】。

善補過者也。

六四,中行獨復。

象曰:中行獨復,以從道也。

【闕】,

行乎上下四隂之。

中而獨能【闕】。

復之六四,即剝之六三也【闕】。

隂而獨應乎【闕】。

之中而獨應乎【闕】。

六爻之義,惟初以陽【闕】。

道中行,獨復而已。

六五,敦復,無悔。

象曰:敦復無悔,中以自考也。

【闕】,人皆以坤體而遠。

乎陽上遠乎

【闕】,故曰敦臨。五遠乎陽而能復,故曰敦復。敦

【闕】。

之象,而六五中位,實坤厚之德。中以

【闕】。

仁從道而有間,不仁從道則資諸人者,

【闕】。

則得諸已者五,以柔中居尊位。

故能

【闕】,自復乎善。然去初陽為甚遠,未足致

【闕】。

上六,迷復,兇,有災眚。用行師,終有大敗,以其國君兇,至于十年不克征。

象曰:迷復之兇,反君道也。

上居復之極,去陽為最遠,迷復也。蓋復以初之一陽為主,五雖去陽為遠,中以自考,得君之道,亦可無悔。至上六則極而不反,是謂反君之道,災眚兇敗,固已並至。又君道在上,惟其迷復,則常為小人,所以以其國君兇,其禍何如哉?十為坤數之成,至于十年而不克征,非能復者也。

周易總義卷七

×關閉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