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經】第51卦-震卦?震卦為雷(震下震上)-[清]查慎行撰《周易玩辭集解?卷七》

[清]查慎行| 易經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51卦-震卦?震卦為雷(震下震上)

[清]查慎行撰《周易玩辭集解?卷七》【下經】第51卦-震卦:震卦為雷(震下震上)

【原文】震,亨。震來虩虩,笑言啞啞,震驚百里,不喪匕鬯。

喪,去聲。《程傳》謂:陽生于下而上進,有亨之義。虩虩,顧慮不安之貌;啞啞,言笑和適之貌。雷聲所及,人無不懼而自失。惟宗廟執匕鬯者,則不至于喪失,惟誠敬而已。愚竊按:卦本坤體,分乾初畫而為震。一陽動于二陰之下,雷初出地,流動暢逹,無有不亨。震又自乾來,故曰震來。雷之來也,其勢奮迅,噓吸風雲,動搖山岳,若有鬼神異物,往來矆睒于其間者,虩虩之象。此句釋震字。曾不移時,而歛怒收威,天地為之改色,草木欣然向榮。初之虩虩者,後成笑言,啞啞之象。此句釋亨字。虩本蠅虎之名,其捕蠅周環壁間,數數驚顧,故取此象而重言之。虩虩、啞啞二句,只就震象說,下二句方說到人事。明于震亨之義,則當震驚時,得寧定之精神,乃能守而無失。如其不然,以俄頃而喪生平者多矣。百里極雷聲所至而言,震為長子,故言匕鬯。楊誠齋云:震能驚百里,而不能失匕鬯于主祭者之手。蓋一敬之外無餘念,一鬯之外無他物也。

愚又按:詩疏:匕所以載鼎月而升于俎,以赤心木為之;鬯以秬黍酒加鬱金,以灌地降神,皆祭禮也。長子主器,匕牲薦鬯之外,餘皆有司職事矣。

【原文】彖曰:震,亨。震來虩虩,恐致福也;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;震驚百里,驚遠而懼邇也,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以為祭主也。

彖曰:震,亨。震來虩虩,恐致福也。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。震驚百里,驚遠而懼邇也。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以為祭主也。

先儒多以彖傳為處震之道,是已。

愚又按:卦彖言虩虩,驚動之,象傳申之以恐致福;彖言啞啞,安詳之,象傳中之以後有則;彖言不喪匕鬯,鎮定之,象傳申之以守宗廟社稷,皆從人事發彖中未盡之意。人情聞震雷,未有不恐者,因恐以致福,福非外至也。虩虩之後,繼以啞啞,非侈然自放之謂,不過循其常則而已。言笑自如,便是莫大之福;匕鬯不喪,便是笑言之則。驚以震言,懼以人言,所驚者遠,而所懼者邇,震在彼,懼在此也。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注疏謂君出則長子居守,《程傳》依之。臨川鄒氏及

黃氏日:抄皆主此解,《本義》則謂繼世而主祭。愚按朱子之說,與說卦帝出乎震之義合。震主出不主入,故曰出可以守宗廟社稷,當依《本義》為正。

晁氏讀書志云:彖傳內脫不喪匕鬯四字,《程傳》亦云然。愚竊按先儒鄭孩如云:可為祭主,是解不喪匕鬯之義而藏其辭,原無脫訛也。

【原文】象曰:洊雷震,君子以恐懼脩省。

洊雷震與水洊至義同,重也,再也。前雷方至,後雷洊至,莫不震疊,天之威也??謶謴呢赞o驚字來。凡人悔心之萌,多自恐懼中出,故云震無咎者存乎悔,雷所以啟人心之悔者也。因震驚而生恐懼,因恐懼而加修省,到得工夫純熟,自然不遠復,無祇悔,所謂淵默而雷聲,不待徵色發聲而喻矣。顔子不貳過之基在此??謶质蔷刺熘?,修省是回天之事。丘行可曰:君子于恐懼之後,必以修省繼之者,所以盡敬畏之實也。徒恐懼而不修省,則變至而憂,變已而休,猶之無懼耳??謶终?,憂其變之來,初震象。修省者,思其變之弭,洊震象

【原文】初九:震來虩虩,後笑言啞啞,吉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震來虩虩,恐致福也;笑言啞啞,後有則也。

震之用在下,重震之初,又最下者為卦之主爻。周公爻辭即用文王卦辭,小象又與彖傳同,所以別于九四之震,三百八十四爻所獨也。

鄭申甫曰:震之所以貴于六子者,以其擔當氣力,能為諸子之先鋒,故在家為家督,居則監國,出則撫軍,一于震懼,何以承乾主器哉?故震者動之謂,非懼之謂也。知懼之為動,則知初之所為虩虩;以動而為懼,非四之所為遂泥也。

愚按:虩虩之象,原為震之初來而設,笑言啞啞,則復其故常矣。故周公于初爻但加後吉兩字,以見震之為震,只是這箇道理。夫子分觀其象而玩其辭,知爻之置啞啞于後而云吉者,仍是致福有則之理,無容更贊一辭也。黃元公曰:震一陽動二陰之下,艮一陽止二陰之上。動以初為貴,故震之吉在初,而四則否;止以終為貴,故艮之吉在上,而三則否。

【原文】六二:震來厲,億喪貝,躋于九陵。勿逐,七日得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震來厲,乘剛也。

二與三皆受初之震者也。二與初尤近,聞震則驚,危厲之象。《程傳》以億作憶度之憶解,臨川鄒氏、吳氏依之。愚竊謂億與憶字體相似,而義各別。十萬曰億,言喪貝之大也。胡雲峯作大喪其貝解,與六五小象正合。震為足,躋之象;中爻互艮,陵之象;下乘初九之剛,九陵之象。七日者,陽數極于六,至七則變而反其初。勿逐,七日得之象。初震之威勢極猛厲,喪貝亦人之常情。喪貝至十萬之多,二能不顧而飄然遠避,置身高處,無心于逐而自得。得字對喪字看。喪者,喪其外來;得者,得其固有。由其居中得正,故雖乘剛而鎮定若此。

吳幼清曰:有墮甑不顧之逹,必有去珠復還之理。二語得之。

胡雲峯曰:屯六二、豫六五、噬嗑六二、困六三、震六二皆言乘剛,惟困三乘坎中爻,其餘乘震之初,皆不以吉稱

【錢田間曰:昭烈聞雷失筯,史以為詐。夫迅雷色變,聖人有然。昭烈固以孟德天下英雄一語為霹靂也。失筯以往,徘徊南服,不敢北向爭雄。及在荊州,聞孟德之來,狼狽引去,可謂喪貝而躋陵者矣。而卒有荊、益,亦勿逐自得之效也。

【原文】六三:震蘇蘇,震行無眚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震蘇蘇,位不當也。

程、朱皆以六三所處不正,當去不正而就正,固已。愚又謂三亦下受初震,而上無應與,故成蘇蘇之象。蘇蘇者,因震而意氣阻喪也。震行與蘇蘇相對,若能反其阻喪之氣,奮往前行,則可變災為福,亦以避震為義者也。不曰無咎無悔,而云無眚者,中爻互坎,坎多眚,人皆疑雷霆之震為天之降殃。聖人曰:“震之道,乃教人遷善改過,不行則有眚,行則無眚矣。”三以陰居陽位不當,故貴乎行。

【原文】九四:震遂泥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震遂泥,未光也。

漢書五行志引震遂泥,注云:從三至五有坎象,坎為水,四為泥,溺于水不能自拔,道未光也。《本義》以泥為滯溺之象。吳氏《易纂》言:云:中爻互坎,四當坎之中,畫在二陰之間,有遂?于泥之象。

愚按:卦本坤體,互坎則土得水而為泥。自二至四,中爻互艮,又有止象。遂泥者,發而即止也,與三之震行相反。凡陽氣上行則有光,今震于已震之復,朝氣盡而暮氣來,又為內外四陰所掩,陽光豈能透露?故小象曰未光。泥字從去聲,亦可震之威,惟倏往倏來,使人莫測其所至。若止而不行,人且習而玩之矣。

【原文】六五:震往來句/厲,億無喪,有事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震往來厲,危行也,其事在中,大無喪也。

《本義》以六居五而處震時,無時而不危也。以其得中,故無喪而能有事。

愚又按:震至于五,往來數數矣,而無時或忘恐懼,小象所謂危行是已。億無喪,從九二億喪貝來。二之震在初,突如來如,其勢猛。繼震不若初震之猛,五經事變,操于心慮者久矣,故一億喪。一億無喪,小象以大字易億字,猶云萬萬勿喪也。二居柔則氣稍餒,五居剛則守能堅,此以不避為義者也。有事者何?即往來于危厲中而無所喪是已。

張待軒曰:五之事在中上做工夫,中無時而喪,則事亦無時而喪,孟子所謂必有事也

胡庭芳曰:二與五相似而相反,所以相似者,上卦之五即下卦之二;所以相反者,二以柔居柔,五以剛居柔,二乘初,五乘四也。

【原文】上六:震索索,視矍矍,征兇。震不于其躬,于其鄰,無咎?;殒庞醒?。

【原文】象曰:震索索,中未得也;雖兇無咎,畏鄰戒也。

建安丘氏謂五乘四剛,已無足畏,上又遠之,則震索索然無聲矣。愚竊按:索索者,氣盡也。矍矍者,目動也。雷聲入耳而不入目,今上居卦終,見下爻之被震,而耳目皆驚,過于畏懼,故成索索矍矍之象。如此心膽,安往而可?故征兇。

吳幼清曰:躬謂九四,鄰謂六三。愚竊謂躬當指本爻,震尚在鄰,而未及其躬,故雖兇無咎,然猶不免婚媾。有言者,謂六五當震往來,而億無喪,上方震鄰,而耳目俱為之動也。象申之曰中未得??芍幷鹬畷r,此中要有本領,方見得事明,立得腳定。上以柔居柔,所以旁皇莫措,由其中未有得也。爻辭以震不于躬,于鄰為無咎。象復申之曰畏鄰戒??梢娦奘」し?,要在變故未切身之前,以鄰為戒,而預加敬畏,方能臨事不懼也。婚媾,《易纂》言:謂指應爻。愚竊按:凡言婚媾者,皆在震遇坎之卦。屯,震上坎下,賁中爻互坎,震、睽中爻互坎,上爻變震,本卦中爻亦互坎。

愚又按:六爻二陽四陰,皆以震發端。初與四所以為震者也,二、三、五、上為震所震者也。分內外言之,初在二陰之下,雷初出地,二、三猝不及備,曰躋陵,曰震行,皆以避為義。四?二陰之中,泥而未光,且往而復來,則天威?矣。故五之大無喪,六之不于躬,皆以不避為義。此六爻之情。

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

【資料錄入】:丁不二

【初次點?!浚簳簾o(點此查看點校說明)
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(點此查看點校說明)

【負責版主】:待申請(點此查看申請說明)

【四庫書目】:第47冊?經部第四十一?易類

×關閉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