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有幾,有正體,有互體,有直指,一爻之義存乎通而已矣。如屯之六四?乘馬班如,夬之九四?牽羊悔亡,如歸妹之上六?刲羊無血,此皆正體正應之中有震與兌者也。如賁之六四?白馬翰如,大畜之九三?良馬逐,明夷之二?、渙之初?用拯馬壯,
吉,大壯之三?羝羊觸籓,此則互體之中有震與兌者也。如師之六三?師或輿尸,困之九四?困於金車,未濟之九二?曳其輪,此皆正體正應之中有坎者也。如賁之初九?舍車而徒,睽之上九?載鬼一車,六三見輿曳,此則互體之中有坎者也。至於離為龜,而損?、益?二卦言龜,而正互體中乃並無離。艮為虎,而履?、革?二卦言虎,而正互體中乃並無艮。姤之初?,大畜之五?,或羸豕蹢躅,或豶豕之牙,而正互體中乃並無一坎。遯之二?,無妄之三?,大畜之四?,或用黃牛,或係之牛,或童牛之牿,而正互體中乃絶無一坤。此則直指一爻之義,而遂取之也。至於坤內順而為牛,坎中堅而為車,巽為風,木象,舟之行而利於涉川,此亦理之常也。而睽?、革?、旅?、既濟?言牛,乃並無坤而有離。
大有?、大壯?,大畜?,小畜?,言車輿,乃並無坎而有。
乾需?、訟?、同人?、大畜?,言利涉大川,乃並無木而有天,是離之內順亦可以比坤而為牛,乾之中堅亦可以比坎而為車,天之不陷亦可以比風木而為涉川矣。若乃飛動如乾,則非龍有不足以象之也;危懼如履,則非虎有不足以象之也;其來有序,期以日月,如漸之進,則非鴻有不足以象之也;剛狠如大壯,迍迴如屯,則非觸藩乘馬有不足以象之也。歷觀諸卦取象,大抵不一,唯此五卦,各指一物首尾言之,少至三四,多至五六,蓋非此不足以盡之也。是故在壯而言羊,則不必皆有兌也;在屯而言馬,則不必皆有震也。居履之時,危懼如此,雖無艮體,亦不害其為虎也。所以成大體者如此,則其小者可略而勿問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