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傳》雜卦傳原文及白話文解釋

轉載隨筆| 2024-11-13| 0

易經八卦解析_易經第三十八卦詳解_詳解八卦易經視頻

雜卦傳系《易傳》十翼之一,作者是孔子和他的門生,雜卦傳以極為精煉的言語綜合概括了易經六十四卦卦意,凡易經初學者,應熟讀雜卦傳原文,揣摩其中含義。

因此文所講的卦序并非按照易經原文來敘說,卦序排列雜而無章(并非說內容雜亂,而是排列方式),因此被稱之為“雜卦傳”。

孔門作“易傳”,多以治世角度而言,因此所講卦意與筮占略有區別,不可單用占卜的角度去理解,否則容易走進誤區。

對《易經》有興趣、愛好的同學,可以關注東生老師公眾號 ( 或搜 易路大誠 )定期發布易經基礎知識,互相學習,共同進步。

雜卦傳全文

乾剛坤柔,比樂師憂。臨、觀之義,或與或求。屯見而不失其居,蒙雜而著。震,起也。艮,止也損、益盛衰之始也。

大畜時也。無妄災也。萃聚而升不來也。謙輕而豫怠也。噬嗑食也,賁無色也。兌見而“巽”伏也。

隨無故也,蠱則飭也。剝爛也,復反也。晉晝也。明夷誅也。井通而困相遇也。咸速也。恒久也。渙離也。節止也。

解緩也。蹇難也。睽外也。家人內也。否、泰反其類也。大壯則止,遁則退也。大有眾也。同人親也。

革去故也。鼎取新也。小過過也。中孚信也。豐多故也。親寡旅也。離上而坎下也。小畜寡也。履不處也。

需不進也。訟不親也。大過顛也。姤遇也,柔遇剛也,漸女歸待男行也。頤養正也。既濟定也。歸妹女之終也。

未濟男之窮也。夬決也,剛決柔也,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(雜卦傳全文終)

雜卦傳原文及譯文

雜卦傳原文:“乾”剛“坤”柔,“比”樂“師”憂?!芭R”、“觀”之義,或與或求。

雜卦傳譯文:乾卦剛健,坤卦陰柔。比卦快樂,師卦憂愁。臨卦和觀卦的意義,或者是給與,或者是請求。

雜卦傳原文:“屯”見而不失其居,“蒙”雜而著?!罢稹?,起也?!棒蕖?,止也。

雜卦傳譯文:屯卦是萬物開始出現,各不喪失其位置,蒙卦是萬物雜處而顯著。震卦是奮起。艮卦是靜止。

雜卦傳原文:“損”、“益”盛衰之始也?!按笮蟆睍r也?!盁o妄”災也。

雜卦傳譯文:損卦和益卦是盛大和衰微的開始。大畜卦是講時機。無妄卦是講災禍。

雜卦傳原文:“萃”聚而“升”不來也?!爸t”輕而“豫”怠也。

雜卦傳譯文:萃卦是聚集,升卦是不來。謙卦是輕浮,豫卦是懈怠。

雜卦傳原文:

“噬嗑”食也,“賁”無色也?!皟丁币姸百恪狈?。

雜卦傳譯文:噬嗑是吃東西。賁卦是沒有顏色。兌卦是看見,巽卦是遜伏。

雜卦傳原文:“隨”無故也,“蠱”則飭也?!皠儭睜€也,“復”反也。

雜卦傳譯文:隨卦是無緣無故。蠱卦是整頓治理。剝卦是爛掉。復卦是回去。

雜卦傳原文:“晉”晝也?!懊饕摹闭D也?!熬蓖ǘ袄А毕嘤鲆病?/p>

雜卦傳譯文:晉卦是白天。明夷卦是誅殺。井卦是水通于地上,困卦是彼此相逢。

雜卦傳原文:“咸”速也?!昂恪本靡??!皽o”離也?!肮潯敝挂?。

雜卦傳譯文:咸卦是迅速。恒卦是永久。渙卦是離散。節卦是節制。

雜卦傳原文:“解”緩也?!板俊彪y也?!邦ァ蓖庖病!凹胰恕眱纫?。

雜卦傳譯文:解卦是緩和。蹇卦是困難。睽卦是講外面,家人卦是講家里。

雜卦傳原文:“否”、“泰”反其類也。“大壯”則止,“遁”則退也。

雜卦傳譯文:否卦和泰卦將變得各自與它的同類相反。大壯卦是停止。遁卦是后退。

雜卦傳原文:“大有”眾也?!巴恕庇H也。“革”去故也?!岸Α比⌒乱?。

雜卦傳譯文:大有卦講得到眾人支持。同人卦講與眾人親近。革卦是去掉舊的。鼎卦是取得新的。

雜卦傳原文:“小過”過也?!爸墟凇毙乓?。“豐”多故也。親寡“旅”也。

雜卦傳譯文:小過卦是講小有過失。中孚卦是講要有信用。豐卦是講多事。旅卦是講親近的人少。

雜卦傳原文:“離”上而“坎”下也。“小畜”寡也。“履”不處也。

雜卦傳譯文:離卦是火向上升??藏允撬蛳陆怠P⌒筘允侵v少。履卦是講不停止。

雜卦傳原文:“需”不進也?!霸A”不親也?!按筮^”顛也。

雜卦傳譯文:需卦是不前進。訟卦是不相親,大過卦是講顛倒。

雜卦傳原文:“姤”遇也,柔遇剛也,“漸”女歸待男行也。

雜卦傳譯文:姤卦是講碰上,是陰柔碰上陽剛。漸卦是女子出嫁要等待男子親迎才走。

雜卦傳原文:“頤”養正也?!凹葷倍ㄒ??!皻w妹”女之終也。

雜卦傳譯文:頤卦是培養正氣。既濟卦是已經成功。歸妹卦是女士的終了。

雜卦傳原文:“未濟”男之窮也?!皦睕Q也,剛決柔也,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。

雜卦傳譯文:未濟卦是男子的窮困。夬卦是沖開,是陽剛沖開陰柔,是君子之道不斷上升,小人之道不斷下降。

雜卦傳全文解釋(周易集注)

雜卦者,雜亂文王之序卦也。孔子將序卦一連者,特借其一端之理以序之,其寔恐后學顛倒文王所序之卦也。一端之理在所緩也,又恐后學以序卦為定理,不知其中有錯有綜,有此二體,故雜亂其卦。前者居于后,后者居于前,止將二體兩卦有錯有綜者下釋其意,故干剛坤柔,比樂師憂是也。使非有此雜卦,象必失其傳矣。

乾剛坤柔

此以錯言,言乾坤之情性也。文王序卦六十四卦止乾坤坎離大過頤小過中孚八卦相錯,蓋伏羲圓圖,乾坤坎離四正之卦本相錯,四隅之卦,兌錯艮,震錯巽,故大過,頤,小過,中孚所以相錯也。

易經第三十八卦詳解_易經八卦解析_詳解八卦易經視頻

比樂師憂。

此以綜言,因二卦同體,文王相綜為一卦,后言綜者仿此。順在內故樂,險在內故憂。凡綜卦有四正綜,四正者,比樂師憂,大有眾同人親之類也。四隅之卦,艮與震綜,皆一陽二陰之卦。艮可以言震,震可以言艮,兌與巽綜,皆二陽一陰之卦。兌可以言巽,巽可以言兌,如隨蠱咸恒之類是也。有以正綜隅,隅綜正者,臨觀屯蒙之類是也。前儒不知乎此,所以言象失其傳,而不知象即藏于錯綜之中,因不細玩雜卦故也。

臨觀之義,或與或求。

此以綜言。君子之臨小人也,有發政施仁之意,故與;下民之觀君上也,有仰止觀光之心,故求。曰或者,二卦皆可言與求也。蓋求則必與,與則必求。

屯見而不失其居,蒙雜而著。

此以綜言。見者居九五之位也,居者以陽居陽也。八卦正位,坎在五,言九五雜于二陰之間,然居九五之位,剛健中正,故見而不失其居。蒙九二亦雜于二陰之間,然為發蒙之主。故雜而著見,皆以坎之上下言,言蒙之坎上而為屯矣。見而不失其居,屯之坎下而為蒙矣,雜而又著。

震起也,艮止也。

此以綜言,震陽起于下,艮陽止于上。

損益盛衰之始也。

此以綜言,損上卦之艮,下而為益下卦之震。帝出乎震,故為盛之始。益上卦之巽,下而為損下卦之兌,說言乎兌,故為衰之始。震東兌西,春生秋殺,故為盛衰之始。

大畜時也,無妄災也。

此以綜言。大畜上卦之艮,下而為無妄下卦之震,故孔子曰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內。無妄下卦之震,上而為大畜之艮,故孔子曰剛上而尚賢。止其不能止者,非理之常,乃適然之時。得其不當得者,非理之常,乃偶然之禍。

萃聚而升不來也。

此以綜言。升上卦之三陰,下而為萃之下卦。三陰同聚,故曰萃。萃下卦之三陰,上而為升之上卦,三陰齊升,故曰升。惟升故不降下而來。

謙輕而豫怠也。

此以綜言。謙之上六,即豫之初六,故二爻皆言鳴。謙心虛,故自輕;豫志滿,故自怠。

噬嗑食也,賁無色也。

此以綜言。賁下卦之離,上而為噬嗑之上卦,故孔子曰柔得中而上行。噬嗑上卦之離,下而為賁之下卦,故孔子曰柔來而文剛。頤中有物,食其所有,白賁無色,文其所無。

兌見而巽伏也。

此以綜言,與震艮同,震艮以陽起止于上下,此則以陰見伏于上下。

隨無故也,蠱則飭也。

此以綜言,隨則以蠱上卦艮之剛,下而為震,故孔子曰剛來而下柔。蠱則以隨上卦兌之柔,下而為巽,故孔子曰剛上而柔下。隨無大故,故能相隨,蠱有大故,故當整飭。

剝爛也,復反也。

此以綜言,剝則生意漸盡而歸于無,復則生意復萌而反于有。

晉晝也,明夷誅也。

此以綜言。明夷下卦之離,進而為晉之上卦,故孔子曰柔進而上行,明在上而明著,明在下而明傷。

井通而困相遇也。

困上卦之兌,下而為井下卦之巽。井下卦之巽,上而為困上卦之兌。養而不窮,通也,即不困。剛過其掩,遇也,即不通。

咸速也,恒久也。

此以綜言。故孔子曰柔上而剛下,剛上而柔下。有感則速,速則婚姻及時。有恒則久,久則夫婦偕老。

渙離也,節止也。

此以綜言。節上卦坎之剛來居渙之下卦,渙上卦巽之柔來居節之下卦。風散水故渙,渙則離而不止。澤防水故節,節則止而不離。

解緩也,蹇難也。

此以綜言。蹇下卦之艮往而為解上卦之震,出險之外,安舒寬緩之時,居險之下,大難切身之際。

睽外也,家人內也。

此以綜言。睽下卦之兌,即家人上卦之巽。睽于外而不相親,親于內而不相睽。

否泰反其類也。

此以綜言。大往小來,小往大來,故反其類。

大壯則止,遁則退也

(止:當作上講)此以綜言,止字乃上字之誤。二卦相綜,遁之三爻即大壯之四爻,上字指大壯之四爻而言,退字指遁之三爻而言,皆相比于陰之爻也??鬃右蛑芄乘呢持o,故發此上退二字,言大壯則壯于大輿之輹,上往而進,遁則退而畜止臣妾,使制于陽,不使之浸而長也。故大壯則上,遁則退。

大有眾也,同人親也。

此以綜言。同人下卦之離進居大有之上卦,大有上卦之離來居同人之下卦,勢統于一,所愛者眾,情通于同,所與者親。

革去故也,鼎取新也。

此以綜言。鼎下卦之巽進而為革上卦之兌,水火相息,有去故之義。水火相烹,有從新之理。

小過過也,中孚信也。

此以錯言,過者逾其常,信者存其誠。

豐多故,親寡旅也。

此以綜言。旅下卦之艮,即豐上卦之震。人處豐盛,故多故舊。人在窮途,故寡親識。

離上而坎下也。

此以錯言,炎上潤下。

小畜寡也,履不處也。

此以綜言,二卦皆以柔為主。小畜柔得位但寡不能勝,眾陽所以不能畜,故曰寡也。履柔不得位,惟以悅體履虎尾,故曰不處也。不處者非所居也,故六三小象曰位不當。

需不進也,訟不親也。

此以綜言,天水相上下,安分待時,故不進。越理求勝,故不親。

大過顛也,頤養正也。

此以錯言。弱其本末故顛,擇其大小故正?!缎蜇浴吩唬侯U者養也,不養則不可動,故受之以大過。有此作證,蔡氏方改正,所以《序卦》有功于易。

既濟定也,未濟男之窮也。

此以綜言,水火相為上下,六位皆當故定,三陽失位故窮。

歸妹女之終也,漸女歸待男行也。

此以綜言。歸妹下卦之兌,進而為漸上卦之巽,漸下卦之艮進而為歸妹上卦之震,歸妹者女事之終,待男者女嫁之禮。

姤遇也,柔遇剛也。夬決也,剛決柔也,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也。

此以綜言。君子小人,迭為盛衰,猶陰陽迭相消長。一柔在五陽之下,曰柔遇剛者,小人之遭遇,君子之所憂也。一柔在五陽之上,曰剛決柔者,君子之道長,小人之所憂也。易之為書,吉兇消長,進退存亡,不過此理此數而已,故以是終之。本文取自易學網。子曰:小人不恥不仁,不畏不義,不見利不勸。不威不懲,小懲而大誡,此小人之福也。

易曰“履校滅趾,無咎”,此之謂也。善不積不足以成名,惡不積不足以滅身。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,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。

雜卦傳詳解

1.根據《系辭傳》,雜卦與互體中爻有關。將雜卦列表并附以互體中爻,于是雜卦規律昭然若揭?!峨s卦傳》奧秘的破譯揭開了《周易》原本就有互體的真相。

2.雜卦“三才”之道與《系辭傳》《說卦傳》《序卦傳》思想相呼應,故《雜卦傳》屬于《周易·易傳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3.雜卦“三才”之道與《周書》“三極”吻合,《雜卦傳》思想接近文王、周公所處的商周之際,《雜卦傳》與《周易》古經存在傳承關系。

4.《雜卦傳》上組為“坤”,中組為“人”,下組為“乾”,似乎是與《歸藏》有關,《歸藏》又名《坤乾》。

5.《雜卦傳》保存了二十七宿體系向二十八宿體系演變的歷史信息,《雜卦傳》在《歸藏》與《周易》之間承前啟后,濃縮了殷商文明到成周文明的演變,具有巨大的歷史文化價值。

一、《雜卦傳》綜述

《雜卦傳》是《易傳》十篇(又稱為《十翼》)的最后一篇,《易傳》是對《周易》古經最具權威的解釋文獻,《易傳》是孔子及其弟子在《連山易》《歸藏易》古經原始解釋文獻和《周易》古經原始解釋文獻的基礎上編注而成。

《易傳》是《周易》古經“傳聲器”,孔子“述而不作”,孔子編輯《易傳》是為了傳播《周易》,《周易》經傳一體一用,用以顯體,體以發用,體用不二也。

《周易正義》韓康伯曰:“《雜卦》者,雜糅眾卦,錯綜其義,或以同相類,或以異相明也?!?/p>

《雜卦傳》是利用《周易》六十四卦“錯綜”即“非覆即變”的原則,將卦義同類的或相異的的兩卦作為一組,通過對舉使其義凸顯。

人們一般都論定:《雜卦傳》“以同相類”者少,“以異相明”者多。“以異相明”是《雜卦傳》主要的解釋方法。

二、雜卦與互體中爻有關

《周易·系辭傳》曰:

《易》之為書也,原始要終以為質也。六爻相雜,唯其時物也。其初難知,其上易知,本末也。初辭擬之,卒成之終。若夫雜物撰德,辯是與非,則非其中爻不備。噫!亦要存亡吉兇,則居可知矣。知者觀其彖辭,則思過半矣。二與四同功而異位,其善不同,二多譽,四多懼,近也。柔之為道,不利遠者,其要無咎,其用柔中也。三與五同功而異位,三多兇,五多功,貴賤之等也。其柔危,其剛勝邪。

朱震《漢上易傳》引京房云:

“若夫雜物撰德,辨是與非,則非中爻不備?!本┓孔ⅰ胺侵胸巢粋洹痹唬骸盎ンw是也”。

宋王應麟《困學紀聞》:“京氏謂二至四為互體,自三至五為約象。”

王應麟編《周易鄭康成注》四庫館臣提要中說:

“鄭玄注多言互體,并取《左傳》、《禮記》、《周禮正義》中論互體者八條,以類附焉??监嵭仁芫┦稀兑住罚謴鸟R融受費氏《易》,故其學出入于兩家。然要其大旨,費義居多,實為傳《易》之正脈?!?/p>

《春秋左傳正義》孔穎達疏:

“二至四,三至五,兩體交互,各成一卦,先儒謂之互體。圣人隨其義而論之,或取爻象或取駿體,言其取義為常也?!?/p>

李光地曰:

“雜者何也?交互之謂也。卦之上下分為二體,不相雜也,以中四爻交而互之,則雜矣?!?/p>

李守力按:《系辭傳》明言“觀象系辭”,若僅用主卦取象,《大象傳》可得,爻辭則無從得出,故西周春秋時期傳易經師使用互體乃是司空見慣,《左傳》《國語》筮例為證。

《周易》六十四卦,按二至五中爻為互體卦,則只有八對卦:

1.中爻為乾、坤:乾、坤,剝、復,大過、頤,姤、夬四組錯綜卦。

2.中爻為剝、復:比、師,臨、觀,屯、蒙,損、益四組錯綜卦。

3.中爻為解、蹇:震、艮,謙、豫,噬嗑、賁,晉、明夷四組錯綜卦。

4.中爻為漸、歸妹:大畜、無妄,萃、升,隨、蠱,否、泰四組錯綜卦。

5.中爻為既濟、未濟:解、蹇,睽、家人,漸、歸妹,既濟、未濟四組錯綜卦。

6.中爻為姤、夬:咸、恒,大壯、遁,大有、同人、革、鼎四組錯綜卦。

7.中爻為大過、頤:渙、節,小過、中孚、豐、旅,離、坎四組錯綜卦。

8.中爻為睽、家人:兌、巽,井、困,小畜、履,需、訟四組錯綜卦。

《周易》六十四卦,以中爻互之,只此十六卦,既以六爻循環互之,亦只此十六卦。這十六卦是《乾》、《坤》、《剝》、《復》、《大過》、《頤》、《姤》、《夬》;《漸》、《歸妹》、《解》、《蹇》、《睽》、《家人》、《既濟》、《未濟》。

把這十六卦再提煉,這十六卦以中爻互之,只此四卦:《乾》、《坤》、《既濟》、《未濟》。

《乾》、《坤》、《既濟》、《未濟》統乎《易》之道矣,故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皆以是終始焉。

乾坤為六十四卦起點,既濟未濟為六十四卦終點。

把乾坤既濟未濟四卦再提煉,只能是八經卦乾坤坎離了。而重卦乾坤坎離正是《周易》上經的始終點。

周易崇尚“中”道,互卦是中道的表現之一?!爸小闭业搅?,兩端(終始點)也就找到了。

雜卦互體中爻表第一組

雜卦第1至28卦明顯為一組。筆者稱之為雜卦第一組。乾坤、震艮、兌巽、剝復是《周易》六十四卦卦序的節點,十六卦的剝復、歸妹漸、解蹇都非常有序地集中在這一組?!皠儚蛷蛣儎儚蛷蛣儭钡倪@種互覆式的排列是《周易》的通例(反象說)。

雜卦第一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,在中爻一欄出現了五個剝卦、五個復卦,再取中爻,全是坤卦,加上第2卦坤,共有11個坤卦。另外節點震艮、兌巽都是四維卦。這給人一個強烈的暗示:雜卦第一組雖以乾卦為首,實際講的是“地”道。

在為首的1乾2坤之后是3比4師,比卦上坎下坤,月從大地升起之象,師卦上坤下坎,月沒于大地之象。最后兩卦27晉28明夷,晉卦上離下坤,日從大地升起之象,明夷卦上坤下離,日沒于大地之象??梢婋s卦第一組無疑是在闡述“地”道。

雜卦互體中爻表第二組

雜卦第29卦至56卦明顯為一組。筆者稱之為雜卦第二組。否泰是《周易》六十四卦卦序的節點,十六卦的睽家人、姤夬、頤大過集中在這一組。

雜卦第二組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,《周易》家人卦、同人卦帶“人”字的卦全部都在這一組。家人卦出現了四次。代表夫婦之道的咸卦與《周易》卦序相同都是第31卦,恒卦亦然,與《周易》都處于第32卦。代表人倫之道的履卦(禮也)也在這一組,位于第54卦。人位于天地之中,故否泰二卦居焉,八經卦中唯有坎離二卦主爻得中,51離卦、52坎卦,頤為大離,大過為大坎。

雜卦第二組始于井困,終于需訟,這四卦都有坎卦。井為村落吃水用,需從雨為農田用,皆人道也。又,人乃性命組合,命來自地,坤卦,性來自天,乾之中陽孕育于坤之中,得坎卦為人,此所以坎為腎為先天之本。

雜卦第二組中爻始于家人,終于家人,可見雜卦第二組無疑是在闡述“人”道。

雜卦的最后八個卦打破了前邊五十六個卦“非覆即變”的通例,于是令古往今來的易學家猜想連篇。筆者稱之為雜卦第三組。十六卦的乾坤、既濟未濟集中在這一組。

雜卦第三組出現了三個乾卦,無疑是在闡述“天”道。

雜卦互體中爻表第二組

雜卦第三組僅有54個字,一般完整竹簡容字22—43字左右,秦簡《歸藏》殘簡的字數尚有28字,楚簡《周易》每簡40多個字。廖名春說:“如果在同一支簡上,就不存在錯簡了”;“如果載于兩支簡,只是兩簡前后位置顛倒而已”,也不會錯成今本《雜卦傳》的樣子。雜卦第三組54個字少則用一支竹簡,最多用兩支竹簡,如此根本沒有錯簡的可能。

雜卦第三組完全諧韻,這說明不可能有錯簡。更重要的是古人傳易不是靠竹簡,整個《雜卦傳》是諧韻的歌謠,古人傳易是口傳背誦!如此更不會有錯亂了!

李西興先生1990年在《文博》第6期發表《淳化縣出土西周陶罐上易卦數符管見》一文,徐錫臺先生1994年在《考古與文物》的第1期撰寫《淳化出土西周陶罐刻劃奇偶數圖形畫研討》一文,二者都認為淳化出土西周陶罐上11個數字卦的卦序,以乾卦為首,夬為尾卦,這與《周易·雜卦傳》中六十四卦排列次序基本相同。由此說明《雜卦》本身就是西周易卦筮占的古體系之一。

天圓地方,故《周禮》“以蒼璧禮天”,將大過卦的六個爻刻畫在一個蒼璧上,正好形成了雜卦第三組的卦序。如此巧奪天工,非圣人之作,孰能為之?

易學界 ? 易傳(十翼):雜卦傳原文及譯文,雜卦傳全文詳解

相關推薦

《易傳》雜卦傳原文及白話文解釋

雜卦傳原文:雜卦傳全文解釋(周易集注)李守力按:《系辭傳》明言“觀象系辭”,若僅用主卦取象,《大象傳》可得,爻辭則無從得出,故西周春秋時期傳易經師使用互體乃是司空見慣,《左傳》《國語》筮例為證。

轉載隨筆 108 2024-11-13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