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萬里 (南宋著名詩人、大臣)

楊萬里 (南宋著名詩人、大臣)

代表作品:

書籍摘要:楊萬里 (南宋著名詩人、大臣 楊萬里 (南宋著名詩人、大臣) 楊萬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號誠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)人。南宋...

人物介紹

楊萬里 (南宋著名詩人、大臣)

楊萬里 (南宋著名詩人、大臣

楊萬里 (南宋著名詩人、大臣)

楊萬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號誠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詩人、大臣,與陸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稱為“中興四大詩人”。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“誠齋”二字,故學者稱其為“誠齋先生”。

紹興二十四年(1154年),楊萬里登進士第,歷仕宋高宗、孝宗、光宗、寧宗四朝,曾任國子博士、廣東提點刑獄、太子侍讀、秘書監等職,累官至寶謨閣直學士,封廬陵郡開國侯。開禧二年(1206年),楊萬里病逝,年八十。獲贈光祿大夫,謚號“文節”。

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,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譽為一代詩宗。他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,且以此見長,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、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誠齋體”。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、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誠齋集》等傳世。

人物生平

廣師博學

楊萬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(1127年10月29日)。他在八歲時喪母。楊萬里的父親楊芾精通《易經》,常忍著饑寒購買書籍,在十年之內,積得藏書數千卷。在其父的影響下,楊萬里自幼讀書非常勤奮,廣師博學,鍥而不舍,曾從師于高守道、王庭珪等人。

紹興二十年(1150年)春,楊萬里赴臨安參加禮部試,落第而歸,仍繼續求學。

紹興二十四年(1154年),楊萬里進士及第。 ??次年,拜劉才邵為師。

紹興二十六年(1156年),授贛州司戶參軍。 ??在贛州司戶任上,其父楊芾又攜領他去拜見謫居南安的張九成和途經贛州的胡銓。王庭珪、張九成、胡銓等前輩的學問、節操以及力主抗金的愛國精神,給了楊萬里以重要的影響。

紹興二十九年(1159年)十月,楊萬里調任永州零陵縣丞。 ??當時,主戰派領袖張浚謫居永州,閉門謝客。楊萬里三次前往拜謁而不得見,后以書信力請,并通過其子張栻介紹,才得接見。張浚對他說:“元符貴人,腰金纖紫者何隙,惟鄒志完(鄒浩)、陳瑩中(陳瓘)姓名與日月爭光!”同時勉之以“正心誠意”之學。楊萬里服膺其教終身,于是名其讀書之室曰“誠齋”,以明己志。胡銓此時正因罪謫居衡州,楊萬里又請他為此寫了《誠齋記》。他“一日而并得二師”,張浚、胡銓兩位愛國名臣成為楊萬里終生效法的榜樣。

千慮策論

紹興三十二年(1162年)六月,宋高宗遜位于太子趙昚(即宋孝宗),南宋政局發生重大變化。孝宗即位后,銳意恢復,起用張浚為樞密使,不久又任其為相。

隆興元年(1163年)秋,楊萬里離零陵任,赴調至臨安。因張浚推薦,除臨安府教授。未及赴任,就因父病,而于隆興二年(1164年)正月西歸吉水。此年八月四日,父親楊芾病故,楊萬里在家服喪。

乾道三年(1167年)春,楊萬里至臨安,先后謁見名臣陳俊卿和虞允文,并上政論《千慮策》。

《千慮策》分“君道”、“國勢”、“治原”、“人才”、“論相”、“論將”、“論兵”、“馭吏”、“選法”、“刑法”、“冗官”、“民政”共三十篇,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,直率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,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,充分展示了楊萬里的政治主張。

治理奉新

乾道六年(1170年),楊萬里除任隆興府奉新知縣。恰值奉新縣大旱,百姓生活十分困苦。楊萬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,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,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,深知是群吏中間盤剝所致。于是他下令,全部放還牢里的“囚犯”,并禁止逮捕、鞭打百姓,然后發給每戶一紙通知,放寬其稅額、期限。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,不出一月,欠稅全部交清。楊萬里在奉新任職雖只半年,卻初次實踐了他的不擾民政治,頗獲治績。

同年十月,因宰相虞允文的推薦,楊萬里被召為國子博士,自此開始在京任職。

歷職內外

乾道七年(1171年),張栻之前因反對寵臣近習執掌要職而得罪虞允文,于此年被排擠,出知袁州。楊萬里抗章力爭張拭不當去位,又致書虞允文,以正理相規勸,公而忘私,深為世人稱道。七月,轉為太常博士。

乾道八年(1172年),楊萬里升太常丞兼權任吏部右侍郎。

乾道九年(1173年)四月,轉將作少監。

淳熙元年(1174年)正月,除知漳州。 ??臨行時不忘上札,忠告孝宗戒貪吏、施廉吏。后因病未赴任,家居三年。

淳熙四年(1177年)春,出常州知州。

淳熙六年(1179年)正月,除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。 ??楊萬里于二月攜家離開常州,待次近一年。

淳熙七年(1180年)正月,離吉水赴任廣東。

淳熙八年(1181年)二月,改任廣東提點刑獄。同年冬,閩“盜”沈師進入梅州,他率兵平定,被孝宗稱為“仁者之勇”,賜直秘閣。

淳熙九年(1182年)七月,繼母去世,楊萬里離任服喪。

淳熙十一年(1184年)十月服除,被召入京任尚書右郎,后任吏部員外郎。

淳熙十二年(1185年)五月,除吏部郎中,應詔上書,極論時事。宰相王淮問他:“宰相何事最急先務”,楊萬里以“人才最急先務”為答,并條上《薦士錄》(《淳熙薦士錄》),舉薦朱熹等六十人。孝宗親自將其升為東宮(太子)侍讀,太子趙惇親題“誠齋”二字贈給楊萬里。

淳熙十三年(1186年),轉任樞密院檢詳,歷任尚書省右司郎中、左司郎中,仍兼東宮侍讀。

淳熙十四年(1187年)十月,任秘書少監。

享廟之爭

淳熙十五年(1188年)三月,孝宗采納翰林學士洪邁之議,以呂頤浩等人配饗高宗廟祀。楊萬里力爭主戰名相張浚當配饗,指斥洪邁不俟集議、專輒獨斷,無異“指鹿為馬”,因此惹惱孝宗。孝宗說:“萬里以朕為何如主?”因而削去直秘閣,出知絹州(今江西高安)。

復召還朝

淳熙十六年(1189年)二月,孝宗禪位于太子趙惇(即宋光宗)。楊萬里于五月復直秘閣,八月被召,九月入京。他連上三札,要求光宗愛護人才、疏遠奸佞,做到“一日勤,二日儉,三日斷,四日親君子,五日獎直言”(《第三札子》)。十月,除任秘書監。

紹熙元年(1190年),以煥章閣學士職充任接伴金國賀正旦使,兼實錄院檢討。八月,《孝宗日歷》修成,照例應由楊萬里為《日歷》作序,而宰臣卻另命禮部郎官傅伯壽作序,楊萬里于是自劾失職,請求去職,光宗挽留。接著又因要進《孝宗圣政》書,本應由楊萬里奉進,但孝宗猶念舊惡,大不痛快,于是外調楊萬里為江東轉運副使,暫時代理總管淮西和江東軍馬錢糧。

幽居不出

紹熙二年(1192年),朝廷下令于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,楊萬里上書諫阻,不奉詔,得罪宰臣,因而改任贛州知州,楊萬里未就職,并請求任祠祿官,獲授秘閣修撰、提舉萬壽宮,于八月謝病自免,回歸吉水。自此幽屏,便與世絕。

紹熙五年(1194年),光宗禪位于宋寧宗趙擴。寧宗即位后,召楊萬里赴京,楊萬里辭謝不往。次年九月,升煥章閣待制,提舉興國宮。

慶元四年(1198年)正月,進封吉水縣開國子,食邑五百戶。

慶元五年(1199年),因已過退休的年齡,便請求致仕。三月,升寶文閣待制,允其致仕。 ??次年十二月,進封吉水縣開國伯。

嘉泰三年(1203年)八月,進寶謨閣直學士,寧宗賜其衣帶。

嘉泰四年(1204年)正月,進封廬陵郡開國侯,加食邑三百戶。

開禧元年(1205年),寧宗又召楊萬里赴京,他再次推辭。

病逝家中

開禧二年(1206年)二月,升寶謨閣學士。同年五月八日(6月15日),楊萬里逝世,享年八十歲。

開禧三年(1207年)正月,朝廷追贈楊萬里為光祿大夫。

嘉定六年(1213年)十二月,朝廷宣敕,賜楊萬里謚號“文節”。

主要成就

政治

楊萬里是一位愛國者,又是一位政治家。他力主抗戰,反對屈膝議和。在進奏皇帝的許多“書”、“策”、“札子”中,他一再痛陳國家利病,力排投降之誤,愛國之情溢于言表。面對中原淪喪、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,他指出:“為天下國家者不能不忘于敵,天下之憂,復有大于此者乎!”(《千慮策·國勢上》)告誡統治者要時刻不忘備敵謀敵、御敵制勝。他既大膽批評孝宗經過符離之敗,“前日之勇一變而為怯,前日之銳一變而為鈍”(《千慮策·君道中》),又堅決反對一些人輕易用兵、盲目冒進,主張以“守而取”(《與陳應求左相書》)的積極、慎重策略,穩步進取,先實國力而后圖恢復,以求最終勝利。他看重和同情人民,認為:“民者,國之命而吏之仇也?!保ā肚]策·民政上》)將國家命運系之于人民,指斥官吏只會敲骨吸髓地壓榨人民,激起人民的仇恨、憤怒和反抗。因此,他提醒光宗要節財用、薄賦斂、結民心,民富而后邦寧,興國之計,就在于此(《轉對札子》)。楊萬里為人清直,個性剛褊。孝宗貶他“直不中律”,光宗稱他“也有性氣”(《鶴林玉露》甲編卷四)。

楊萬里立朝剛正,遇事敢言,指摘時弊,無所顧忌,因而始終不得大用。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履,隨時準備唾棄。在作京官時,就預先準備好了由杭州回家盤纏,鎖置箱中,藏在臥室,又戒家人不許置物,以免離職回鄉行李累贅,就這樣“日日若促裝”待發者。這與那些斤斤營求升遷、患得患失之輩適成鮮明對照。楊萬里為官清正廉潔,不擾百姓,不貪錢物。江東轉運副使任滿時,應有余錢萬緡,他全棄之于官庫,一文不取而歸。退休南溪之上,自家老屋一隅,僅避風雨。當時詩人徐璣稱贊他“清得門如水,貧惟帶有金”(《投楊誠齋》),正是他清貧一生的真實寫照。

文學

主詞條:誠齋體、南宋四大家、中興四大詩人

楊萬里的詩,在當時就有很大的影響:“今日詩壇誰是主,誠齋詩律正施行?!保ń亓ⅰ吨x楊誠齋惠長句》)“四海誠齋獨霸詩。”(項安世《又用韻酬潘楊二首》)

明周臣繪《楊萬里詩意圖》

明周臣繪《楊萬里詩意圖》

楊萬里廣泛地向前輩學習,但又絕不為前輩所固,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輩。他說:“筆下何知有前輩?!保ā跺率箍鸵箽w》)又說:“傳宗傳派我替羞,作家各自一風流,黃(黃庭堅)陳(陳師道)籬下休安腳,陶(陶淵明)謝(謝靈運)行前更出頭?!保ā栋闲旃е偈「山姟罚┧且赃@種不肯傍人籬下、隨人腳跟的開拓創新精神,終于“落盡皮毛,自出機抒”(《宋詩鈔誠齋詩鈔》),別轉一路,自成一家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風。初學江西詩派,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,五十歲以后詩風轉變,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,創造了他獨具特色的“誠齋體”。誠齋體講究所謂“活法”,即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,用幽默詼諧、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。如《檄風伯》:“風伯勸爾一杯酒,何須惡劇驚詩叟!”就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特色。

楊萬里的詩歌作品不拘一格,富有變化,既有“歸千軍、倒三峽、穿天心、透月窟”的雄健奔逸氣勢,也有“狀物姿態,寫人情意,則鋪敘纖悉,曲盡其妙”(周必大《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》)的委曲細膩功力。他的“誠齋體”詩,具有新、奇、活、快、風趣幽默的鮮明特點,“流轉圓美”(劉克莊《江西詩派小序·總序》),“活潑刺底”(劉祁《歸潛志》卷八),尤其為人所稱道。如《閑居初夏午睡起》:“梅子留酸軟齒牙,芭蕉分綠與窗紗。日長睡起無情思,閑看兒童捉柳花?!睂懙们橹律钔?,人稱“胸襟透脫”(《鶴林玉露》甲編卷四)。又如《戲筆二首》、《擻風伯》、《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》、《夏夜玩月》等,也都寫得機智活脫,極有思致,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。楊萬里十分注意學習民歌的優點,大量汲取生動清新的口語人詩,往往“假辭諺語,沖口而來”(蔣鴻翔《寒塘詩話》),因而形成通俗淺近、自然活潑的語言特色。

楊萬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寫愛國憂時情懷的詩篇。他充任金國賀正旦使的接伴使時,因往來江、淮之間、迎送金使時親眼看到淪喪于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,心中郁滿國家殘破的巨大恥辱和悲憤,愛國主義詩歌創作表現得最集中、最強烈。如著名的《初人淮河四絕句》:“船離洪澤岸頭沙,人到淮河意不佳。何必桑乾方是遠,中流以北即天涯!”(其一)、“兩岸舟船各背馳,波痕交涉亦難為。只余鷗鶯無拘管,北去南來自在飛”(其三),唱出了災難深重中愛國士人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情感。又如在見到金山吞海亭已成專為金使烹茶的場所時,他發出痛苦的呼喊:“大江端的替人羞!金山端的替人愁!”(《雪霽曉登金山》)鞭撾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無能。此外如《題吁胎軍東南第一山》、《讀罪己詔》、《故少師張魏公挽詞》、《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》等,或寄托家國之思,或呼吁抗戰復園,或歌頌抗金將領,或諷刺賣國權奸,都是直抒愛國思想的名篇。

楊萬里的絕大部分愛國憂時詩篇,不像陸游那樣奔放、直露,而是壓抑胸中的萬丈狂瀾,凝蘊地底的千層熔漿,大多寫得深沉憤郁,含蓄不露。如《過揚子江》:“攜瓶自汲江心水,要試煎茶第一功?!北砻嫠坪跏钦f親自動手汲水煎茶的雅興,其實是蘊藏著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憤,須參照《雪霧曉登金山》一并領略。楊萬里說過:“誰言咽月餐云客,中有憂時致主心?!保ā额}劉高士看云圖》)他不僅有那些吟詠江風山月的寫景抒情作品,還有不少也是抒寫愛國情懷的詩篇。如《豫章江牽二首》、《九月十五夜月,細看桂枝北茂南缺,未經古人拈出,紀以二絕句》、《月下杲飲絕句》、《初九夜月》等,都寫得曲折多諷,意味深長,蘊含著對國家殘破、中原未復的深沉郁憤。晚年在《夜讀詩卷》中曾沉痛自敘:“兩窗兩橫卷,一讀一沾襟;只有三更月,知予萬古心。”其詩中寄寓的深意,值得后人細細咀嚼?!拔嵘覆徽茨?,毛錐便得傲寰衣?”(《晚春行田南原》)楊萬里不以士大夫自居,一生熱愛農村,體恤農民,寫了不少反映農民生活詩篇。如《憫農》、《農家嘆》、《秋雨嘆》、《憫旱》、《過白沙竹校歌》等,還有《歌舞四時詞》、《插秧歌》等寫出農民勞動的艱辛和歡樂,《望雨》、《至后入城道中雜興》等都具有比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。

散文

楊萬里散文中亦不乏佳作,他為文兼擅眾體,步趨韓柳(韓愈、柳宗元)。其作品中密栗深邃、雅健幽峭之處,尤與柳宗元相似,友人以此推崇楊萬里,他也如此自認。

個人作品

《誠齋集》(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版)

《誠齋集》(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版)

楊萬里一生寫作勤奮,相傳有詩二萬余首,現存詩四千二百首,詩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,名《誠齋集》(包括十種詩集及各體文章),今存。并有《楊文節公詩集》四十二卷。另著有《誠齋詩話》一卷,不專論詩,也有一些文論。所作賦,以《浯溪賦》、《海賦》為有名。所作詞今存僅15首,風格清新,富于情趣,頗類其詩。

楊萬里又精于《易》學,有《誠齋易傳》二十卷,以史證《易》,為經學家非議。

人物評價

虞允文:東南乃有此人物!某初除,合薦兩人,當以此人為首。

楊萬里塑像

楊萬里塑像

趙昚:仁者之勇。

項安世:雄吞詩界前無古,新創文機獨有今。

姜特立:今日詩壇誰是主,誠齋詩律正施行。

周必大:誠齋大篇短章,七步而成,一字不改。皆掃千軍,倒三峽,穿天心,出月脅之語。至於狀物姿態,寫人情意,則鋪敘纖悉,曲盡其妙。筆端有口,句中有眼。

陸游:①誠齋老子主詩盟,片言許可天下服。②文章有定價,議論有至公。我不如誠齋,此評天下同。

羅大經:立朝時,論議挺挺。如乞用張浚配享,言朱熹不當與唐仲友同罷,論儲君監國,皆天下大事。

嚴羽:其初學半山(王安石)、后山(陳師道),最后亦學絕句于唐人。已而盡棄諸家之體,而別出機杼。

解縉:文章足以蓋一世,清節足矣勵萬世。

蔣一葵:乾、淳間,詩人稱誠齋、范石湖(范成大)及陸放翁(陸游)為巨擘。

王夫之:至若周必大、王十朋、范成大、楊萬里之流,亦錚錚表見,則抑文雅雍容,足以緣飾治平而止。

李纮:封事則胡忠簡(胡銓)驚人,詩盟則楊誠齋獨主。

紀昀:萬里立朝多大節。若乞留張栻,力爭呂頤浩等配享及烖變應詔諸奏,今具載集中,豐采猶可想見。然其生平乃特以詩擅名……方回《瀛奎律髓》稱其一官一集,每集必變一格。雖沿江西詩派之末流,不免有頹唐粗俚之處;而才思健拔,包孕富有,自為南宋一作手,非后來四靈、江湖諸派可得而并稱……南宋詩集傳於今者,惟萬里及陸游最富……以詩品論,萬里不及游之鍛煉工細;以人品論,則萬里倜乎遠矣。

錢基博:①南宋詩集傳于今者,惟楊萬里及陸游最富。游清新刻露而出以圓潤,為媲于蘇。萬里清新刻露而特為生拗,則原出黃(黃庭堅)……其為文章,含危仄于爽朗,以白俗為生拗,避熟而不避俗,涵今而亦茹古,以故為新,以俗為雅,由黃庭堅以攀韓愈,詩如是,文亦如是。然詩特擅名。萬里善用其長,肆意有作;成大則避所短,斂手勿犯。陸游語多樂易;萬里、成大意含悵惘。皆出入江西,而欲有所變以自名家者也。

錢鐘書:放翁(陸游)善寫景,而誠齋善寫生。放翁如圖畫之工筆;誠齋則如攝影之快鏡,兔起鶻落,鳶飛魚躍,稍縱即逝而及其未逝,轉瞬即改而當其未改,眼明手捷,蹤矢躡風,此誠齋之所獨也。

相關推薦
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