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震(公元1072年生),字子發,世稱漢上先生,湖北荊門州人,北宋、南宋之際的著名大臣、理學家。
年少時在東寶山麓的東山書院攻讀,宋徽宗政和年間中進士,曾任縣令、州官,后來官至朝中重臣。以廉正守道聞名于世。
朱震學識淵博,對經學很有研究,尤其精通《周易》,體會透徹。他以程頤《易傳》為宗,采納各家之說,融會貫通。曾自陳道:“今以《易傳》為宗和會邵雍、張載之論,上采漢魏吳晉,下逮有唐及今,包括異同,庶幾道離而復合”。朱震比較各家異同,分析眾說優劣,以王弼盡去舊說,雜以老莊,專尚文辭為非。他對象數之學,特別重視,著重探研?!吨芤住分蟹惭蕴烊丈綕芍悶橄?,言初上九六之類為數。朱震一生,著述頗豐,著有《周易(卦圖)》三卷、《周易叢說》一卷、《漢上易解》、《漢上易集傳》八卷、《春秋左氏講義》三卷。
宋室南渡前,大學士胡安國發現朱震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,大為器重。胡安國是兩宋之際的正人君子,廉潔而又有骨氣,不依附當權的奸臣蔡京,一再向朝廷推薦有才德的布衣寒士。胡安國非常賞識朱震,曾向宋欽宗懇切進言:“明君以務學為急,圣學以正心為要,”主張重用朱震。宋室南渡后,江西制置使趙鼎提升為參政知事后,也極力推薦朱震“學術淵博,廉政守道”。宋高宗聽了,親自召見朱震,垂問有關《易》、《春秋》的要旨。朱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研究和體會,應答如流,高宗十分滿意,便提拔朱震為禮部員外郎,兼川陜荊襄都督府祥議官。朱震趁便上書高宗,提出了中興宋朝的穩妥之計:“荊襄之間,沿漢上下,膏腴之田七百余里,若選良將領部曲鎮之,召集流亡,務農種谷,寇來則御,寇去則耕,不過三年,兵食自足。又給茶鹽鈔于軍中,募人中糴,可以下江西之舟,通湘中之粟。觀釁而動,席卷河南,此以逸待勞,萬全之計也。”他主張以荊襄為復興基地,發揮荊襄的地理優勢,妥善經營荊襄,安定人心,召集流亡,農戰結合,三年即可以解決守軍給養問題。還可以通過長江、漢水之利,運用湖南、江西的力量以充實荊襄,然后乘機收復中原,萬無一失。朱震此言,頗得高宗欣賞。
不久,朱震改任起居郎,后又調任翰林院大學士。有個叫郭千里的人,就要被派為將作監監丞。朱震指出,這個人曾因侵占民田而受到依法懲治,希望不要委派。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見。公元1131年(紹興元年),虔州(今江西贛州)陳颙率眾數千人起義,襲擊雩都、信豐等地。次年,起義軍又去攻打惠州、梅州,攻克龍川,公元1133年,起義軍又圍攻潮汕地區,不克,退守贛南,并聯合其他農民武裝在各地活動,數量迅速壯大到10多萬人馬,大小山寨500處。高宗皇帝十分擔心事態擴大,不可收拾,打算派大軍前往鎮壓。朱震奏稱:農民為盜,實為貪官污吏所逼,派兵鎮壓,不如派太守招撫,懲治貪官污吏,并選用良吏,百姓自然安分守己,即使有人煽動他們造反或當匪盜,也不會有人去。在他的建議下,高宗吩咐新上任的太守,一到任上就將本州府所屬各縣的各級官員開列名冊上報,發動老百姓檢舉貪污受賄和胡作非為的貪官污吏,凡經查屬實的,一概罷免,改派關心百姓疾苦者來接替職位,凡有政績者,從優獎勵。這樣一來,長達三年的農民起義被朱震獻策化干戈為玉帛。
宮中立太子,設資善堂,高宗任命朱震和范沖兼翊善官(講讀官),負責對太子的教育。在朱震、范沖的教導下,太子學有所成,繼位后是為孝宗,成為一位賢達的較有作為的君主。
公元1137年(紹興七年),朱震請求病休,未允。朝廷因其功勛仍派他主管禮部貢舉。不久,朱震因病去世。后來荊門州百姓將朱震列為鄉賢,專門修建祠堂三賢祠,把朱震與陸九淵、胡文定三人尊稱為“荊門三賢”一同供奉。荊門州在沙洋縣漢江大堤的關廟(鐵中寺)后建有書院,為了紀念朱震,名之為漢上書院。
朱震(1072~1138),字子發,宋邵武人。政和五年(1115)中進士。在任職知州、知縣期間,以為政清廉而聞名。由中書舍人胡安國向高宗推薦召為司勛員外郎,朱震借病沒有赴任。紹興初(約1131~1137)宰相趙鼎,認為朱震學識淵博,廉政守道,又向朝廷推薦。宋高宗趙構當即召見朱震,并問其《易》、《春秋》之旨,他以所學答對。宋高宗聽后,便提升他為禮部員外郎,兼(四)川、陜(西)、荊(州)、襄(陽)都督府評議官。朱震到任后,針對南宋時弊,上書朝廷,指出從荊州至襄樊,方圓七百余里,土地肥沃,有利發展農業生產。但由于宋金戰爭,人口外流,良田荒蕪,因此他要求朝廷選派賢能將領前往鎮守,招撫流散百姓,務農種谷,組織民眾,抗金墾荒,以達到兵食自足目的。同時,他認為荊襄(今湖北荊州、襄樊)之地,水陸交通方便,極力籌劃發展與四川、江西等地的貿易,籌集資金,以資軍費。朱震還向朝廷提出不少抗金復國的意見,受到宋高宗賞識。因此,升為秘書少監,兼任侍經筵。不久,又先后提升為中書舍人兼任翊善、給事中、翰林學士等職。
當時,虔州(今贛州市)一些貪官污吏,魚肉百姓,激起民反,朱震認為:只為官清廉,則百姓自安。要求朝廷懲辦貪官污吏,罷免庸官,獎勵為政清廉的官吏。
南宋紹興八年(1138),朱震去世。宋高宗贈中大夫。朱震一生不僅政績顯著,而且對經學有很深造詣,著述不少?,F僅存《漢上易解》11卷、《附漢上先生履歷》1卷。
(清)李光地撰《周易通論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周易通論,易類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通論四卷,國朝李光地撰。光地字厚菴,安溪人,康熙庚戌進士,官至大學士,諡文貞...
緯書流行於西漢,相較於?經?書,緯書可以說是輔助?經?書之作,儒家五經都有各自的緯書,《易經》則有《易緯》。易緯系列:乾坤鑿度、乾鑿度、坤靈圖、是類謀、稽覽圖、...
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:依據版本: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,字康成,從馬融學,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。馬融對於鄭玄有?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?的感...
注:本文轉自臺灣南郭子先生創辦的易學網:https://www.eee-learning.com/目前南郭子站長在輸入整理《四庫全書》中所收錄的《易林註》,已經...
(西漢)焦延壽撰《焦氏易林》目錄原文無卷別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七易林 術數類四 占卜之屬提要臣等謹案易林十六卷,漢焦延壽撰。延壽,字贛,梁人,昭帝時由郡吏舉小黃令...
清黃宗羲所著《易學象數論》可以說是研究象數易學的經典之著,不只對兩漢以來象數易學的義理多所整理與闡述,也廓清宋明儒者的諸多見解。四庫全書本提要中引梨州先生於南雷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0冊?經部14?易類朱元昇字日華,南宋知名易學家。其易學祖述邵雍及劉牧,主要以河圖、洛書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47冊?經部41?易類(清)惠士奇撰《惠氏易說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《惠氏易說》六卷:國朝惠...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驹俅吸c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15冊?經部09?易類 (南宋)呂祖謙等撰《古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古周易易類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07冊?經部01?易類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2冊?經部06?易類(宋)程大昌撰《易原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原》八卷,宋程大昌撰。大昌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部13?易類(宋)稅與權撰《易學啟蒙小傳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學啟蒙小傳一卷》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