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、顏同道而異趣,夷、惠同聖而異行,未足為同而異也??鬃右豢鬃樱R魯之去異遲速,孟子一孟子,而今昔之饋異辭受。此同而異之也,乃一人自為水火矣。君子亦何必好同而惡異乎?
上一章節
[北宋]蘇軾-第38卦?睽卦?象傳詳解
下一章節
[南宋]朱震-第38卦?睽卦?象傳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