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穎達疏《正義》曰:恒久也者,釋訓卦名也。恒之為名,以長久為義?!竸偵隙嵯隆拐?,既訓恒為久,因明此卦得其恒名,所以釋可久之意。此就二體以釋恒也。震剛而巽柔,震則剛尊在上,巽則柔卑在下,得其順序,所以為恒也。
「雷風相與」者,此就二象釋恒也。雷之與風,陰陽交感,二氣相與,更互而相成,故得恒久也。
「巽而動」者,此就二卦之義,因釋恒名。震動而巽順,無有違逆,所以可恒也。
「剛柔皆應」者,此就六爻釋恒。此卦六爻剛柔皆相應和,無孤媲者,故可長久也。
恒者,歷就四義釋恒名訖,故更舉卦名以結之也。明上四事皆可久之道,故名此卦為恒。
「恒亨,無咎,利貞,久於其道」者,此就名釋卦之德,言所以得亨無咎利貞者,更無別義,正以得其恒久之道,故言久於其道也。
「天地之道,恒久而不已也」者,將釋利有攸往,先舉天地以為證喻,言天地得其恒久之道,故久而不己也。
「利有攸往,終則有始」者,舉經以結成也。人用恒久之道,會於變通,故終則復始,往無窮極,同於天地之不已,所以為利也。
「日月得天而能久照」者,以下廣明恒義。上言天地之道,恒久而不已也,故日月得天,所以亦能久照?!杆臅r變化而能久成」者,四時更代,寒暑相變,所以能久生成萬物?!嘎}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」者,聖人應變隨時,得其長久之道,所以能光宅天下,使萬物從化而成也。
「觀其所恒,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」者,總結恒義也。
上一章節
[曹魏]王弼-第32卦?恒卦?彖傳詳解
下一章節
[南宋]俞琰-第32卦?恒卦?彖傳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