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彖傳》,是釋謙彖辭,明天地之道以謙而亨,而造化人事,俱不外乎謙道也。光明,謂化育光顯。上行,謂承天時行。變,謂傾壞。流,謂聚而歸之。
孔子釋謙彖辭曰:卦之名為謙而得亨者,蓋謙道至大,雖天地,有不能違者。天雖居上,而其氣常下降以濟萬物,故氣一噓而萬物以生,氣一縮而萬物以成。其道之光明為何如?是下濟為謙,而光明則亨矣。地道至卑而能承天時行,以上配乎乾。故物之生,雖出於天,不得地以承之,則生物之功不終;物之成,雖主於天,不得地以承之,則成物之功不遂。其道之上行為何如?是卑為謙,而上行則亨矣。天地以謙而亨,則人之謙而必亨,不待言矣。試博舉而曠觀之,如在天道,日中而昃,月盈而蝕,寒往暑來,暑往寒來,是虧盈而益謙也。如在地道,盈滿者傾變而反陷,卑下者流注而益增,是變盈而流謙也。如鬼神於人物,在人則貪滿者多禍,守約者多福;在物則茂盛者漸至於衰謝,凋落者更見其發生,是害盈而福謙也。至於人之好惡,則更有可見者。其盈滿者,必為人之所惡;其謙下者,必為人之所好。在人豈有心於好惡哉!亦在己者有以感召其好惡耳。故居尊位而謙,則為人道所好,德因謙而益顯;居卑位而謙,亦為人道所好,而人亦莫能過。此皆君子有終之道也。
按:天地鬼神不可知,故據其跡之可見者言之。若人則可知者,故直言其情曰好惡。以其不可知,故常尊而遠之。與人無以異,則修吾人事而已。志自滿,九族乃離;德日新,萬邦惟懷。人心之所順,則天地鬼神亦豈能外是也歟。
上一章節
[南宋]俞琰-第15卦?謙卦?彖傳詳解
下一章節
[清]傅恒-第15卦?謙卦?彖傳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