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陰居陽,不中不正。欲包群陽,故有包羞之象。三,否之極,小人之在高位者。故亦欲包群陽。然二居柔,猶知承順乎君子。所居中正,故吉。三居剛,故不言承。所居不中正,則取羞而已。包承如彌子之于孔子,包羞則丁謂之拂鬚是也。三否已極矣,然世雖極亂,必無善類盡滅之理。君子有否亨之道,小人亦不能盡肆其惡,猶有所包藏。且君子終有有命之時,小人亦不能無愧于心,故猶懷羞恥。以其惡未肆而知羞也,故不言兇咎之戒。
上一章節
[南宋]楊萬里-第12卦?否卦六三?爻辭詳解
下一章節
[明]來知德-第12卦?否卦六三?爻辭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