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象傳》,是明先王以仁孝而得濟渙之道也。
孔子釋渙象曰:風行水上,渙散之象也。當渙之時,郊廟之禮廢,上帝祖宗幾於無主,使無以合之,將終於渙散而不聚矣。先王享帝于郊,以明父天母地之禮,而上帝之精神散於清虛之表者,乃萃於郊祀之餘矣。立廟於國,以報祖功宗德之隆,而祖考之精神散於杳冥之中者,乃聚於廟祭之時矣。夫享帝以明有尊,而人皆知尊尊之義;立廟以明有親,而人皆知親親之義。仁孝兼至,而誠無不通,幽無不格,此治渙之大者也。
按:渙之象,因人各有心,不相聯屬貫通,而天下之勢,遂至乖離。必有所以鼓動感孚之,使歸於一,則渙者不求而自合。故敬天尊祖,自展仁孝之思,而天下之心,已知天神無二主,不敢以下而犯上;知人物無二本,不敢背死而忘生。聯屬人心,莫切於此。武王克商,至豐祀於周廟。越三日,柴望大告武成。而光武初營洛陽,即立郊社宗廟,豈曰神道設敎而已哉。
上一章節
[南宋]馮去非-第59卦?渙卦?象傳詳解
下一章節
[清]傅恒-第59卦?渙卦?象傳詳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