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點?!浚?/span>丁不二
【再次點?!浚簳簾o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5冊?經部09?易類
是書舊署徐總幹撰,而不著名。其子序謂其父嘗師事呂祖謙、唐仲友,所學似尚有稟承,顧取釋氏傳燈語為經解標題,謬盩甚矣。其言君子小人吉兇陰陽之義,頗有闡發,而所論河圖數象,牽附九宮,則又乖於正道。蓋其書純駁參半,乃指斥後學差誤,得無責人則明,而責已則昏歟?以其裒輯於散帙之中,亦云希覯,録備四庫,庶幾瑕瑜不掩,系詩簡端譏之,正所以惜之也。
徐氏隱名故以何,標題想亦自知過。本來畫卦由古聖,胡乃傳燈擬梵陀。學述東萊道未見,習沿永叔語傷訛。明云後學多差誤,可識其人差已多。
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傳燈一書,諸家書目俱不著録。朱彞尊經義考亦不載其名。惟永樂大典散見於谷卦之中,題其官曰徐總幹,而不著名字。又載其子子東序,謂其父嘗師事呂祖謙、唐仲友??妓问?,徐僑嘗受業于呂祖謙,著讀易記、尚書括旨等書。祖謙門人又有徐侃、徐倬序,無明文,不能定其為誰也。傳燈本釋氏之語,乃取之以名經解,殊為乖刺。又謂繫詞下傳易之為書三章,皆漢儒易緯之文,訛為夫子之作,以誑後世,亦沿歐陽修之誤。又謂聖人觀河圖,有數有象,以從橫十五之妙,配乾坤九六之數。白紫者吉,黃黑者兇。是直以易數為五行家言,尤未免於駁雜。然其八卦總論十六篇,參互以求,頗能得易之類。例如曰大壯、大有、夬、乾,乾在乾、兌、離、震之下者也。乾九三曰君子,而餘卦九三皆有君子小人之詞。以君子在重剛中,君子則吉,小人則兇,故分別言之也。其處于巽、坎、艮、坤之下者,曰小畜、大畜、需、泰。凡九三上遇隂爻,皆有畏謹之義,剖析更為微細。又謂易之取象,該三代制度。如比九五言王用三驅,見王田不合圍三面而驅之禮。巽九二言史巫紛若,見古有太史男巫女巫之制。論易禮之相通,亦有證據。蓋一知半解,可取者亦頗不乏。雖有絲麻,無棄菅蒯,固說易者之所旁采爾。
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原序
先君總幹幼年習聲律,自後喜經術而厭雕篆,由是再更六典。紹興初,嘗師東萊呂先生【祖謙】,說齋;唐先生【仲友】,從宋先生【真卿】,書堂。因見壁間伏羲先天八卦圖象,篤志學易,佩服師訓,蚤夜?心。嘗應試漕闈,兩預薦書,皆以是經。先君重道義而輕利祿,薄奔競而安恬退,隱居易堂,精硏先天之學,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係國家興衰治亂之時用。寶慶間,遂作周易大義,繼作衍義,續作傳燈,究先哲之微言,期後學于同歸。去爻應互體等說,越數十載方脫稿。先君初意,為子孫衆多,皆欲淑以斯文,故作是書,非欲自侈其學也。愚不敢私,即取而公之,悉鋟諸梓,不惟不秘先君之志,而先君之學亦于是乎傳矣。寶祐丁巳仲春既望,季子徐子東敬繫。
(清)任陳晉撰《易象大意存解》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2冊?經部46?易類 (清)任陳晉撰《易象大意存解》提要【...
(宋)林至撰《易裨傳》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5冊?經部09?易類 (宋)林至撰《易裨傳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易禆...
周易舉正三卷,舊本題唐郭京撰。京不知何許人,崇文總目稱其官為蘇州司戶參軍。據自序言御注孝經,刪定月令,則當為開元後人。序稱曾得王輔嗣、韓康伯手寫真本,比校今世流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0冊?經部14?易類朱元昇字日華,南宋知名易學家。其易學祖述邵雍及劉牧,主要以河圖、洛書...
[北宋]歐陽修著《易童子問》北宋文壇領袖人物歐陽修一生經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在《詩經》和《易經》,《易童子問》就是他在《易經》方面的代表作?!兑淄訂枴肪实卦忈屃?..
國朝惠棟撰。是編乃追考漢儒易學,掇拾緒論以見大凡。凡孟長卿易二卷,虞仲翔易一卷,京君明易二卷,干寶易附見,鄭康成易一卷,荀慈明易一卷。其末一卷則棟發明漢易之理,...
(明)倪元璐撰《兒易外儀》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35冊?經部29?易類倪元璐(1594年1月7日-1644年4月...
四庫全書/經部/周易古占法 章句外編詳校官侍郎 臣 李封道政使司副使 臣 莫瞻菉覆勘總校官編修 臣 王燕緒校對官助教 臣 陳木謄錄監生 臣 葉映堦提要臣等謹案: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部13?易類(宋)稅與權撰《易學啟蒙小傳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《易學啟蒙小傳一卷》,...
原文無卷別,卷別來自易林注電子書名:《易林釋文》(焦氏易林釋文)作者:(清)丁晏 撰《焦氏易林》大約開始流行於宋明之間,清初以前所傳以汲古閣毛子晉本為主,自黃丕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