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正義》,古代易學著作。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《周易》 單疏本。為傳世孤帙,十四卷全。《周易》亦稱《易經》,儒家經典之首,三國·魏·王弼和晉·韓康伯均為《易經》作注,唐代孔穎達奉太宗命主編《五經正義》,首即《周易正義》。
正義又稱疏,系在正經注基礎上,融合眾多經學家見解,對原有經注進行疏證,并對注文加以注解。唐宋以來,歷代科舉取士皆以經書及其注疏為依據,故群經注疏之寫本、刻本流傳甚多。北宋國子監有諸經正義單刻本,稱單疏本,南宋時又復刻之。今傳世群經注疏以單疏本為最早,而流傳至罕。
此本半葉15行,行26字,白口,左右雙邊,間有補版??坦び邪恕⑼跽?、朱宥、章宇、陳常、顧仲、弓成、王允成、李詢、 徐高等,皆南宋初杭州地區名匠。卷后有端拱元年 (988)銜名一葉,前人因謂為北宋刊本。查卷中桓、構等字缺筆,證以刻工,實屬南宋初復刻北宋本。又《玉海》載“紹興九年九月詔下諸郡,索國子監元頒善本校對鏤版,十五年閏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請群經義疏未有版者令臨安府雕造。二十一年五月詔令國子監訪尋五經三館舊監本刻版,上曰:其他闕書亦令次第雕版,雖重修所費亦不惜也。由之經籍復全”,由是推之,此書與《五經正義》中其余各經,當刻于紹興十五年(1145)至二十一年(1151)之間。
此本宋代為俞琰所藏。琰字玉吾,吳縣 (今江蘇省吳縣 )人,生平深于易學,著有《周易集說》、《讀易舉要》等。該本中有俞氏家藏、石澗書、 俞琰玉吾、石澗、林屋山人、易學傳家、讀易樓圖書記等印。明代遞藏唐寅、王世貞家。銜名后,有墨筆“吳郡唐寅藏書”一行,又貞元、仲雅二印。入清則歸季振宜所有。季氏《延令宋板書目》中《周易正義》四冊,即此本。該本中有季振宜印、滄葦、季振宜讀書、御史之章等印。清中葉又歸徐松,有翁方綱跋,又翁氏題款一行及翁方綱、覃二印。另有高松堂鑒定書畫印、莊虎孫印,其人不詳。此書清末為徐坊所得,又由徐歸于傅增湘,有傅增湘印、雙鑒樓藏書印、藏園秘笈等印。1935年,傅氏將此書郵致日本,選集良工,精摹影印行世。后此本由傅氏歸近代著名藏書家陳清華。今藏北京圖書館。
《周易正義》·十卷(內府刊本)
魏·王弼、晉·韓康伯注,唐孔穎達疏?!兑住繁静敷咧畷誓┡蓪嬃黛蹲従?。王弼乘其極敝而攻之,遂能排擊漢儒,自標新學。然《隋書·經籍志》載晉揚州刺史顧夷等有《周易難王輔嗣義》一卷,《冊府元龜》又載顧悅之(案悅之即顧夷之字)《難王弼易義》四十馀條,京口閔康之又申王難顧,是在當日已有異同。王儉、顏延年以后,此揚彼抑,互詰不休。至穎達等奉詔作疏,始專崇王注而眾說皆廢。故《隋志》“易類”稱:“鄭學寢微,今殆絕矣?!鄙w長孫無忌等作《志》之時,在《正義》既行之后也。今觀其書,如《復·彖》“七日來復”,王偶用六日七分之說,則推明鄭義之善?!肚肪哦袄姶笕恕?,王不用“利見九五”之說,則駁詰鄭義之非。於“見龍在田,時舍也”,則曰“《經》但云‘時舍’,《注》曰‘必以時之通舍’者,則輔嗣以通解舍,舍是通義也”,而不疏舍之何以訓通。於“天玄而地黃”,則曰“恐莊氏之言,非王本意,今所不取”,而不言莊說之何以未允。如斯之類,皆顯然偏袒。至《說卦傳》之分陰分陽,韓注“二四為陰,三五為陽”,則曰“輔嗣以為初上無陰陽定位”,此注用王之說。“帝出乎震”,韓氏無注,則曰“《益卦》六二‘王用亨于帝,吉’,輔嗣注云:‘帝者生物之主,興益之宗,出震而齊巽者也’,則輔嗣之意以此帝為天帝也”。是雖弼所未注者,亦委曲旁引以就之。然疏家之體,主於詮解注文,不欲有所出入。故皇侃《禮疏》或乖鄭義,穎達至斥為“狐不首丘,葉不歸根”,其墨守專門,固通例然也。至於詮釋文句,多用空言,不能如諸經《正義》根據典籍,源委粲然,則由王注掃棄舊文,無古義之可引,亦非考證之疏矣。此書初名《義贊》,后詔改《正義》,然卷端又題曰《兼義》,未喻其故。《序》稱十四卷,《唐志》作十八卷,《書錄解題》作十三卷。此本十卷,乃與王韓注本同,殆后人從注本合并歟.
[元]趙汸撰《周易文詮》介紹 四卷,元趙汸著?!督浟x考》載此書為八卷,但舊抄止四卷,首尾完備,不似有闕佚,或后人合并八卷為四卷。原書上有讀者題記,節節用細字標題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易經明道錄 底本出處: 開放文學網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無 作者: 中文電腦之父 朱邦復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...
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 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書籍介紹 六卷,宋趙彥肅著。趙彥肅號復齋,其書故名。大旨在依象數以求理, 言象數以六爻為主。以為先圣作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周易集注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易經來注圖解 參校版本: 作者: 明 來知德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 不...
程迥,字可久,初家寧陵之沙隨,後徙餘姚,受經於嘉興聞人茂德,嚴陵喻樗。隆興元年舉進士,官德興縣丞,事跡具宋史儒林傳。宋史藝文志載,程迥著《古易占法》,《周易外編...
《日講易經解義》,十八卷,《筮儀》一卷,《朱子圖說》一卷,[清]牛鈕等撰,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內府刻本。半頁9行,每行18字。大黑口,四周雙邊,雙魚尾。...
《周易辨畫》清連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釋《易》,專就卦畫為之詳辨,雖或不免附會之失,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?!端膸烊珪嵋分赋?“是書大旨,謂一卦...
〖讀易大旨〗五卷。清孫奇逢(約1584-約1675)著。奇逢字啟泰,號鐘元,世稱夏峰先生,直隸容城(今屬河北)人。明萬歷舉人,不滿明末吏治之腐敗,與東林黨人交往...
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...
[宋]趙善譽撰《趙氏易說》書籍介紹 南宋趙善譽撰。善譽字靜之。釋經之作。是書流傳不廣, 故 《經義考》 稱已佚。今有 《四庫全書》據 《永樂大典》輯成本,但缺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