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卷,宋項世安著。書成于嘉泰二年(1202年)。本書專門闡釋《周易》象辭。南宋慶元年間,項安世謫居江陵,杜門不出,專攻四書五經,寫成《周易玩辭》一書。此書不沿舊說,獨辟蹊徑,專門從《周易》的象與辭入手解釋《易》旨。自序以為,《周易》之道四,其實只有二,即象與辭,變是象之進退,占為辭之吉兇。不談象,就不能知變;不通辭,就不能知吉兇。故自述以得于程頤《易傳》者著為此書,卻不僅以義理,而兼談象數。馬端臨、虞集曾作序,盛推此書。
孝宗淳熙二年(1175年)進士,光宗紹熙四年(1193年)任秘書?。ü芾砘始业浼┱?,隔年為校書郎兼實錄院檢討官。寧宗慶元元年出通判池州,開禧二年(1206年)起知鄂州,遷戶部員外郎、湖廣總領。及后以太府卿終其官職。慶元年間因謫居江陵,足不出戶,專事研究,于《左傳》、《周易》諸經皆有見解,項安世自謂其學得自程頤《易傳》,紀曉嵐評價:“安世之經學深矣,何可輕詆也?!奔味ㄔ辏?208年)卒。有《周易玩辭》十六卷、《項氏家說》、《平庵悔稿》等。其生平可見于《館閣續錄》、《宋史》。
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玩辭十六卷,宋項安世撰。安世字平甫,松陽人。館閣續録載其淳熙二年同進士出身,紹熙五年除校書郎,慶元元年添差通判池州。陳振孫書録解題稱為太府卿,則所終之官也。事蹟具宋史本傳。振孫乂稱安世當慶元時謫居江陵,杜門不出,諸經皆有論說,而易為全書。然據其自述,蓋成于嘉泰二年壬戌之秋。自序謂:易之道四,其實則二,象與辭是也。變則象之進退也,占則辭之吉兇也。不識其象,何以知其變?不通其辭,何以決其占?又自述曰:安世之所學,蓋伊川程子之書也。今以其所得于易傳者述為此書,而其文無與易傳合者,合則無用述此書矣。蓋伊川易傳惟闡義理,安世則兼象數而求之,其意欲於《程傳》之外補所不及,所謂各明一義者也。馬端臨、虞集作序,皆盛相推挹,而近時王懋竑白田襍著中有是書跋,獨排斥甚力,至謂端臨等未觀其書,其殆安世自述中所謂以易傳之文觀我者歟?安世又有項氏家說,其第一卷亦解易,董真卿嘗稱之,世無傳本,今始以永樂大典所載裒合成編,別著於録。合觀兩書,安世之經學深矣,何可輕詆也。
乾隆四十二年二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?!浚簳簾o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4冊?經部08?易類
[清]刁包撰《易酌》書籍介紹 清刁包治《易》著作。十四卷。該書以北宋程頤《易傳》、南宋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爲宗,注重闡發義理。雖亦言及“象數”,然主北宋陳搏、李之才...
[宋]陳瓘撰《了齋易說》四庫提要 【臣】等謹案:《了齋易說》一卷,宋陳瓘撰。瓘字瑩中,延平人,元豐二年進士甲科。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,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、蔡卞之...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
國朝錢澄之撰。澄之原名秉鐙,字飲光,自號田間老人,桐城人。家世學《易》,又嘗問《易》於黃道周。初撰一書曰《易見》,因避兵閩地,失其本。又追憶其意撰一編,曰《易火...
內容簡介《周易禪解》是智旭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歲時所著。其以禪解《易》,一是從佛法的角度,用“約佛法釋”的形式,如一約果后垂化,二經秉教進修,一約佛果八相,二...
[宋]趙汝楳撰《周易輯聞》作者簡介 趙汝楳,商王元份七世孫,資政殿大學士善湘之子。理宗時官至戶部侍郎。有《周易輯聞》六卷、附《易雅》一卷、《筮宗》一卷(內府藏本...
[宋]丁易東撰《周易象義》書籍介紹周易象義:元丁易東撰。十六卷?!端膸烊珪蜂洝队罉反蟮洹繁尽4藭鴵兑住废笠悦髁x,故名曰《象義》。全書取象之例凡十二,為本體、...
陳法撰《易箋》書籍介紹 《易箋》·八卷(山東巡撫采進本) 國朝陳法撰。法字定齋,貴州安平人??滴豕锼冗M士。官至直隸大名道。其書大旨以為《易》專言人事,故彖爻之辭...
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全書包括4部分: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...
[宋]蔡淵撰《周易經傳訓解》書籍介紹 二卷,宋蔡淵著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經,名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說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