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宋]李光撰《讀易詳說》全文在線閱讀

[宋]李光撰《讀易詳說》全文在線閱讀

分類:易經注解 | 作者:創始人 | 收藏:0 | 評論:0 | 人氣:0

點校底版:文淵閣四庫全書

書籍摘要:《讀易詳說》,亦稱《讀易老人解說》,共十卷,南宋李光撰。 李光(1078-1159),字泰發,一字泰定,號轉物居士,越州上虞(今屬浙江)人,從師劉安世,崇寧五年(1106)進士,官...

x

感謝您的支持,我會繼續努力的!

打開支付寶掃一掃,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,分享從這里開始,精彩與您同在
圖書目錄111

書刊介紹

[宋]李光撰《讀易詳說》書籍介紹

《讀易詳說》,亦稱《讀易老人解說》,共十卷,南宋李光撰。 李光(1078-1159),字泰發,一字泰定,號轉物居士,越州上虞(今屬浙江)人,從師劉安世,崇寧五年(1106)進士,官至吏部尚書、參知政事。晚年因反對“和議”觸犯秦檜,遷謫嶺南,自號讀易老人,日講《周易》一卦,因著《易傳》十卷,即為《讀易詳說》。

《讀易詳說》自明以來久無傳本,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亦云未見?!端膸烊珪窂摹队罉反蟮洹分兴C萃成編,但缺豫、隨、無妄、睽、蹇、中孚等卦及晉卦六三以下,復卦缺大象及后四爻,大畜則無一字。《讀易詳說》只解上、下經,不解《系辭傳》以下。

李光主張“《易》之為書,凡以明人事”,貶抑象數之學,堅持胡瑗、程頤以來以儒理解《易》的路線。《讀易詳說》多援引史事解說《易》旨,并常于其中發揮對當時社會政治的意見。四庫館臣嘗謂其“于當世之治亂,一身之進退,觀象玩詞,恒三致意”,又謂其解《易》“切實近理”、“有益于學者”。然援引史事以參證《周易》有時亦不免牽合附會。

《讀易詳說》與楊萬里《誠齋易傳》并為史事宗之代表作,但其引史者遠不及后者之多。

除太常博士,遷司封,后因指斥士大夫□成風,被貶陽朔縣。高宗時累吏部尚書,參知政事。所論皆根本大計,以忤秦檜,復遭罷免,謫至嶺南,卒謚莊簡,撰《莊簡集》。光被貶謫嶺南后,即專心致《易》,自號讀易老人,后將其所得,撰成此書。作者一生幾次遭貶,故在其所著中,將當世之治亂、一身之進退盡熔于說解內并且,對經義的理解亦頗有新見,認為易之為書,以明人事為本,些學者拘泥于象數之學,不能學以致用,幾乎將《易》學變成了無用之學。所有這些,都是他撰寫本書立論為解的主要理論根據,如解”坤卦”六四:大臣以道事君,如果君有失德,大臣又不能深,朝有弊政而大臣卻不能言,則這樣的大臣就是”冒寵竊位”,悖離了”圣人垂訓之義”;”否卦”初六指出,小人一但遭到退黜,多疾恨君主,而君子則不然,雖然遭到不公正的對待,亦始終不忘君恩;解”蠱卦”初六,作者認為,天下蠱壞,必須有善繼之子才能堪任大事,否則,就不足以振興,并舉例說明:周宣王承繼幽王之后,修車馬,備器械,重會諸侯于東都,最后才完成中興之功。安祿山之亂,明皇退走巴蜀,肅宗即位,靈武以復兩京,這就是有善繼之子的結果。總之,作者每解一卦。都要因事抒忠,依經立義;凡卦爻之辭,皆即君臣立言,證以史事,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他對自己遭遇的不平和對奸橫當道、誤國誤民的極度憤怒之情。孿氏解《易》,在宋儒中獨樹一幟,這雖然與他的經歷有關,但卻開創了《易》學研究的新局面,對后世有相當的影響。自明代開始,傳本散恢,故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亦未及見。清修《四庫全書》,館臣于《永樂大典》中輯出,但”豫”,、”隨”、”無妄”、”睽蹇”、”中孚”六卦已佚,但”晉”六三以下,”復”及”大富”二卦不缺,唯解說之辭,”復”卦缺大象及后四爻,”畜”卦則一字不存,《系辭傳》以下亦無解。《宋史·藝文志》題為《易傳》,各家書目記載書名亦頗不統一,或作《讀易老人解說》,或作《讀易詳說》,但十卷之數卻記載并同,《永樂大典》及《四庫全書》均題為《讀易詳說》,此為通名,故從其說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傳世。

[宋]李光撰《讀易詳說》作者簡介

李光(1078年12月16日   —1159年4月22日   ),字泰發(定),號轉物老人,越州上虞(今浙江省上虞縣)人   。南宋詞人,與李綱、趙鼎、胡銓并稱“南宋四大名臣”,唐朝汝陽王李琎的后代。

崇寧五年(1106年),進士及第,擔任開化知縣,遷常熟知縣。宋欽宗即位,授右司諫。宋高宗即位,先后治理宣州、杭州和婺州,遷吏部侍郎,累遷參知政事。不睦于宰相秦檜,出任紹興知府、提舉洞霄宮。紹興十一年(1141年),貶于郴州安置。紹興二十八年(1158年),復任左朝奉大夫。

紹興二十九年(1159年),去世,時年八十二。宋孝宗即位后,追贈資政殿學士,謚號莊簡。著有文集三十卷、《椒亭小集》、《李莊簡集》等。

[宋]李光撰《讀易詳說》四庫提要

【臣】等謹案:《讀易詳說》十卷,宋李光撰。光字泰發,上虞人。崇寜五年進士,官至參知政事,謚莊簡。事跡具宋史本傳。光為劉安世門人,學有師法。紹興庚申,以論和議忤秦檜,謫嶺南。自號讀易老人,因攄其所得,以作是書。故于當世之治亂,一身之進退,觀象玩詞,恒三致意。如解坤之六四云:大臣以道事君,茍君有失德而不能諫,朝有闕政而不能言,則是冒寵竊位,豈聖人垂訓之義哉?故文言以括囊為賢人隱之時,而大臣不可引此以自解。又解否之初六云:小人退黜之時,往往疾視其上,君子則窮通皆樂,未嘗一日忘其君。解蠱之初六云:天下蠱壞,非得善繼之子堪任大事,曷足以振起之?宣王承幽之亂,修車馬,備器械,復會諸侯于東都,卒成中興之功,可為有子矣,故考可以無咎。然則中興之業,難以盡付之大臣,蠱卦特稱父子者以此。其因事抒忠,依經立義,大旨往往類此。史載其紹興中奏疏云:淮甸咫尺,了不經營;長江千里,不為限制。晉元帝區區草創,猶能立宗社,修宮闕,保江浙,未聞專主避敵如今日也。其退而著書,蓋猶此志矣。光嘗作胡銓易解序曰:易之為書,凡以明人事,學者泥于象數,易幾為無用之書。邦衡說易,真可與論天人之際。

又曰:自昔遷貶之士,率多怨懟感憤,邦衡流落瘴鄉,而玩意三畫,可謂困而不失其所亨,非聞道者能之乎?其序雖為銓作,實則自明其著述之旨也。書中于卦爻之詞,皆即君臣立言,證以史事,或不免間有牽合。然聖人作易以垂訓,將使天下萬世無不知所從違,非徒使上智數人矜談妙悟,如佛家之傳心印,道家之授丹訣。自好異者推闡性命,鈎稽奇偶,其言愈精愈妙,而于聖人立教牖民之旨,愈南轅而北轍,轉不若光作是書切實近理,為有益于學者矣。自明以來,久無傳本,朱彞尊經義考亦云未見。茲從永樂大典薈萃成編,原缺豫、隨、無妄、睽、蹇、中孚七卦及晉卦六三以下,其復與大畜二卦,永樂大典本不缺,而所載光解復卦缺後四爻,大畜則一字不存,繫辭傳以下亦無解,其為原本如是,或傳寫佚脫,均不可知,姑仍其舊。其書宋史作易傳,諸家書目或作讀易老人解說,或作《讀易詳說》,殊不畫一,而十卷之數則並同,殆一書而異名也。今從永樂大典題為《讀易詳說》,仍析為十卷,存其舊焉。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。

總纂官

【臣】紀昀

【臣】陸錫熊

【臣】孫士毅

總校官

【臣】陸費墀

[宋]李光撰《讀易詳說》點校說明
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/strong>
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
【書籍別稱】:讀易老人解說
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0冊?經部04?易類

【網站地址】:https://yijing.taijidian.cn/2458.html

相關推薦
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