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北宋]程頤撰《程氏易傳》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

[北宋]程頤撰《程氏易傳》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

分類:易經注解 | 作者:[北宋]程頤 | 收藏:0 | 評論:0 | 人氣:0

點校底版:文淵閣四庫全書

書籍摘要: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程氏易傳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周易程氏傳、伊川易傳 參校版本: 作者: 北宋程頤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 成于宋哲宗元符二...

x

感謝您的支持,我會繼續努力的!

打開支付寶掃一掃,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,分享從這里開始,精彩與您同在
圖書目錄111

書刊介紹
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程氏易傳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周易程氏傳、伊川易傳 參校版本: 作者: 北宋程頤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 成于宋哲宗元符二年(1099) 再次點校: 未點校 卷    數: 全書共4卷 三次點校: 未點校

注:此《程氏易傳》后《附錄》為后補,原無此章節,現考最早出處為《歷代易學名著整理與研究叢書.程氏易傳導讀》梁偉著,齊魯書社出附此章節


[北宋]程頤撰《程氏易傳》:四庫提要

〖伊川易傳〗四卷。北宋程頤(1033-1107)撰。頤字正叔,學者稱伊川先生,河南洛陽人,曾與兄程穎學于周敦頤,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,世稱“二程”,官至崇正殿說書,講學達三十年之久,著《顏子所好何學論》等書。后人所編《遺書》、《文集》、《經說》等,收入《二程全書》中。是書卷首有元符二年(1099)自序,程氏曾于紹圣四年(1098)編管涪州,故此書即在這一期間撰成。王□《東都事略》記作六卷,《宋史·藝文志》作九卷,《二程全書》作四卷,楊時跋語曰,程氏撰《易傳》,未及成書,將啟手足,以其書授門人張繹,未已繹亡,書則散失,后于京師得之,乃始校正,玄其重復,一年后完成。故此書系楊時整理刊行。全書解經用王弼注本,所解僅限于《上經》、《下經》及彖象、文言,體例仿于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,以序卦分置備卦之首,但“系辭傳”、“說卦傳”及“雜卦傳”無注。宋儒解《易》,各有所宗,邵雍重數;程氏重理,故于書中極力闡明理義,如在《易傳·恒》中,其云,天地之所以變化不已,蓋有恒久之道。人若能恒于可恒之道,則合天地之理也。在《系辭》中說,有理以后方會有宇宙、人世間的一切事物,理為萬物主宰。在各卦的說解中,還極力為封建的尊卑等級制度做論證,釋“艮”卦時即說。夫有物必有則,父止于慈,子止于孝,君止于仁,臣止于敬,世間萬物莫不各有其所,得其所則安,失其所則悖。釋“歸妹”卦時又言,男女有尊卑之序,夫婦有唱隨之禮,此常理也。書中亦多具變易思想及對立統一觀念,釋“坎”卦時認為,物極必反,事極則變,固既極矣,理當變矣。在“革”卦中說,革乃是變革,水火相息之物,水滅火,火涸水,相變革者也。時遠既終,必有革而新之者,受命于天,故有變革,世謂之革命。諸如此類,多前人解《易》所末及者。程氏《易》說,實開北宋《易》學研究的又一大流派,將《易》學研究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,其理學思想在儒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,并且對后世亦有深遠的影響。研究《易》學發展、研究宋明理學,程氏《易傳》皆為必讀之書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,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《二程全書》亦收載。

[北宋]程頤撰《程氏易傳》:介紹

中國北宋程頤注解《周易》的哲學著作。又稱《周易程氏傳》、《伊川易傳》,共4卷,15萬字。1981年中華書局校訂出版的《二程集》中收入該書。

《程氏易傳》成于宋哲宗元符二年(1099),當時程頤66歲。他本人對這部書非常重視。程頤去世后傳本不一,楊時曾加編次。但在宋元時,其書編卷仍不一致。清康熙間呂留良定為 4卷,匯入《二程全書》,后涂宗瀛又作校訂。20世紀80年代北京圖書館尚存宋殘本。

程頤受王弼、胡瑗、王安石以義理治《易》的影響,在此書中,借解釋《周易》卦辭爻象來闡明義理。并在《易傳序》中提出“體用一源,顯微無間”的理學命題,認為無形的理寓于有形的象中,理與象即是理與事的體用關系。易象反映天地萬物之物象,易理則概括了天地之理。理不僅是天地萬物的根本,又是社會等級、人生道德的由來。這里面還包括陰陽、動靜變化的思想和關于理欲的觀點,反映程頤從宇宙自然到社會人生的較系統的哲學思想,成為宋明理學的重要著作。該書從元代開始被列為科舉必讀書,其中的哲學思想在封建社會后期有過重大影響。

[北宋]程頤撰《程氏易傳》:述評

程頤《易傳》又叫《伊川易傳》或《周易程氏傳》,是程頤在涪陵寫成的。程頤謫涪后即開始著《易傳》一書,元符二年(1099年)正月書成并為之作序?!兑讉鳌冯m然只寫了一年,但是他對《易經》的研究,則是窮盡了畢生的精力。程頤早年就受《易》學于周敦頤,其后即以“深明易道,吾所弗及”而見稱于張載。后來講道于洛,也主要是傳授《易》學。程頤貶謫涪陵時,已經六十五歲高齡了,幾十年來對《易》學的研究,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見解,于是在憂患之中著成《易傳》,可以說《易傳》是一部憂患之書。但是書成之后,又遲遲不愿其流布。據程門弟子尹焞說:“伊川自涪陵歸,《易傳》已成,未嘗示人?!彼患庇谧屪约褐髁鱾鞯脑?,大概是想趁精力未衰的時候對《易傳》作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,這在他答弟子張閎中的信中可以看出來:“《易傳》未傳,自量精力未衰,尚覬有少進爾?!焙髞淼剿∥ER終的時候,才將《易傳》授與門人尹焞和張繹。這種慎之又慎的態度,可見其治學之嚴謹。

程頤治《易》推崇王弼,所以《易傳》用王弼注本,又用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例,以序卦分置諸卦之首。但是《易傳》只注釋了六十四經卦和彖、象、文言,而沒有注釋系辭、說卦和雜卦,不知是什么原因。有人說是仿王弼注《易》之例,有人說是草具未成,都只是推測之辭,真實情況已不得而知了。從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來看,北宋可以稱之為儒家經學的復興時期。當時的思想家們非常重視對《周易》的研究,與程頤差不多同時的歐陽修、司馬光、王安石、邵雍、張載和蘇軾等人都對《易》學很有研究并且有專著,他們借《周易》論述世界本體和人生哲理,以《易》立言,蔚成風氣。程頤注《易》也完全是為了宣傳他自己的思想主張。他在《易傳》里系統地論述了自己的理學思想。我們如果要研究程頤,首先就得讀他的《易傳》。程門弟子尹焞說:“先生平生用意,惟在《易傳》。求先生之學,觀此足矣?!墩Z錄》之類,出于學者所記,所見有淺深,故所記有工拙,蓋不能無失也?!币馑际钦f,《易傳》是程頤平生用力最多的著作,它是程頤學術思想的代表,任何記述程頤言論的《語錄》都不能同《易傳》相比。后來胡安國論述程頤的學術,首先提到的也是《易傳》。《易傳》是程頤理學思想的主干,是程朱學派的理學經典著作之一,其地位與朱熹的《四書集注》同樣重要。

漢魏以來,《易》學研究一向分為兩大流派,即象數派和義理派。大抵說來,象數派重視宇宙變化的推測,義理派重視思維理論的研究。程頤《易傳》就是義理派集大成的代表作。程頤答弟子問《易》說:“有理而后有象,有象而后有數。《易》因象以明理,由象以知數,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?!庇终f:“必欲窮象之隱微,盡數之毫忽,乃尋流逐末,術家之所尚,非儒者之所務也?!彼J為理才是《易》學的本原,研究《易》學要因象明理,只要得其義理,象數也就在其中了。如果把窮盡象數當作研究《易》學的目的,那是舍本逐末,是方術家的作法,而不是儒者追求的目標。宋儒治經重義理,他們喜歡在解釋儒家經義中,系統闡述自己的哲學思想,完全不同于漢唐經師的篤守師說和章句注疏之學。程頤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,他在《易傳》里面用理學觀點對《周易》進行了全新的解釋,他把“理”作為自己哲學的最高范疇,理不僅是《周易》象數、陰陽的本原,也是天地萬物的本原。天地萬物包括人在內,都是理的派生物。他認為《周易》作為一部筮書而能占筮,也只是一個“理”字在起作用?!兑讉鳌废到y地論述了自然、社會和人生哲理,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學體系。這個體系以天理論為基礎,論證天地萬物得天理而常久不已、生生無窮。天理生成一切,支配一切,而又超然獨立于自然與人類社會,無所不照。這個理學思想體系,奠定了程朱學派的理論基礎,對后世理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程頤的這個思想體系在我們今天看來自然是屬于唯心主義的東西,但是他對某些具體問題的論述卻很精彩。如他解釋《乾卦》:“元亨利貞謂之四德。元者萬物之始,亨者萬物之長,利者萬物之遂,貞者萬物之成?!币栽嗬憺槭?、長、遂、成,認為它揭示了萬物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,這就比以前的經師們專在文字訓詁上兜圈子來得高明。程頤還認為人的價值在于道德意識,這也是一種比較健全的價值觀。他在《賁卦》的訓釋中說:“君子所貴,世俗所羞;世俗所貴,君子所賤。”揭示了學者的價值觀與世俗的價值觀的對立,世俗所追求的是聲色貨利,富貴權勢,學者所追求的則是道德學問,人格理想。我們今天讀著這些格言式的警句,也不能不為他的深刻思想所震動。程頤在《易傳》里的很多論述常常閃耀著辯證思想的火花。例如他提出的關于事物運動、發展和變化的觀點,就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。他認為“動靜相因,動則有靜,靜則有動,物無常動之理?!保ā遏挢浴罚﹦雍挽o是相輔相成的,動中有靜,靜中有動,雖然作為具體事物總有靜止的時候,然而從總體上觀察,動比靜更為根本:“先儒皆以靜為天地之心,蓋不知動之端乃為天地之心也。非知道者,孰能識之?!保ā稄拓浴罚┻\動是事物存在的形式:“天地陰陽之氣,相交而和,則萬物生成,故為通泰?!保ā短┴浴罚┯捎谔炫c地、陰與陽相互交感運動,萬物才得以生成。他認為只有運動不息的事物才有生命力:“天下之理,未有不動而能恒者也?!保ā逗阖浴罚┱J為不動就不能長久存在。天地造化因為“動而恒久不已”才能“常”;日月星辰因為運動“恒久不已”才能“明”;寒暑相推,四時變化不已,才能成歲。他還認為事物發展到頂點就要走向反面:“物極則反,事極則變,困既極矣,理當變矣?!保ā独ж浴罚┫蟪填U這樣充分肯定事物運動的普遍性并揭示其發展變化的規律,在古代哲學家中并不多見。前人評論《易傳》,謂其“順天命,闡儒理,切人事,明治亂,一以義理為歸,而略于卜筮象數。”這的確是程頤的《易傳》的特色?!吨芤住肺淖趾喡?,涵義隱晦,程頤用自己的理學觀點進行解釋,使之明白曉暢。但是這樣做的結果,使《易傳》染上了太濃的理學色彩,非復《周易》之舊,而成為程頤自己的哲學著作了。洋洋灑灑寫了近二十萬言,成為同類《易》學著作中的煌煌巨著。

自南宋理宗時程頤封伯并從祀孔子廟庭,《伊川易傳》即被列為官書。明永樂十二年胡廣等人奉敕修纂五經大全,其《周易大全》即合程頤《易傳》和朱熹《周易本義》而成;清康熙五十四年,所謂御纂《周易折中》也主要是雜湊二書而成的東西?!兑讉鳌吩谖覈饨ㄉ鐣笃诒环顬閷毜?,影響中國讀書人七、八百年之久,其影響可謂至深且巨。

編者按:

本文轉載于易學網,點此閱讀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eee-learning.com/article/5842

易學網是臺灣一名易學家于2009年創辦的免費易經習平臺,古籍資料亦經易學網站長點校整理,質量相當不錯??赡芤驗槭欠掌髟谂_灣的原因,在國內訪問網站速度比較慢,所以為方便國內易學愛好者,轉此于本站。

相關推薦
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