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【坤下艮上】
剝:不利有攸往?!菊f文:剝,裂也。從刀,從錄。錄,刻割也。錄亦聲】。
彖曰:剝,剝也,柔變剛也。不利有攸往,小人長也。順而止之,觀象也。君子尚消息盈虛,天行也。
夬曰剛決柔,剝曰柔變剛。君子果斷,小人詭譎。君子之去小人,明白痛快,故曰決。小人之去君子,萋斐浸潤,日銷月鑠而不知,故曰變。變則天下盡為小人,見小人力量之大,亦見世道氣運之厄。
君子未嘗一日忘情于世,何事不宜往?況剝之時,正撥亂為治之際,而曰不利有攸往者,不是不肯,不是不能,只為一卦五隂,小人長的時節,任你滿腔熱血滿懷,經濟通用不著,所以不利有攸往。復利有攸往,則曰剛長;剝不利有攸往,則斥言小人長,惟恐君子之不警醒也。復曰順行,剝曰順止,坤順艮止。順者,弘裕之公心;止者,堅忍之大力。解黨禍者,陳寔之臨;延唐祚者,方慶之對。皆順而止之,非逆而止之也。消息盈虛,皆以陽言,尚者尊而奉之,曰此天行也,敢分毫相悖哉?剝、復皆曰天行,原始要終,君子皆不以己與之,唯順天時行而已。
潘去華曰:順止不徒隱身晦跡,一意推委,靜觀天行,為世道計,為衆君子計,不犯手,不違時,寧耐委蛇于小人之間,靜以乘其間而圖之,正是尚消息盈虛之處。若人不畏禍,天未厭亂,妄有舉動,載胥及溺而已。
張彥陵曰:彖言柔變剛,小人長,釋卦名義已盡。復曰順止,曰觀象,曰消息盈虛,曰天行,娓娓不厭者,何也?聖人說到剝字,慘然不樂,惟恐君子于此一動意氣,一露鋒芒,并碩果亦無再生之望,故視止行遟,丁寧反覆如此。
剝,剝也。上剝字主上九以受剝者言,下剝字主五隂以剝陽者言。
象曰:山附于地,剝;上以厚下安宅。
山附于地,頹塌傾陷,如梁山崩之類。象以厚薄上下取象,而不以隂陽消長為義。下剝上者,成卦之義。上厚下者,治剝之道。厚下,坤土之象。安宅,艮止之象。
孔疏:剝之為義,從下而起,故在上之人,當須豐厚於下。子瞻曰:身安而民與之,則剝者自衰,不與之較也。
初六:剝牀以足,蔑貞,兇?!玖鶗F:蔑,從苜,戍聲。俗從,從戊,誤】。
象曰:剝牀以足,以滅下也。
剝是五隂剝陽,而爻詞則以陽受剝為義,易法如此。人以牀為安,牀以足為安。小人之剝君子,不遽肆屠戮,但多方搖撼,使之寢處不便,夢寐不寧,不得一曰安于朝廷之上,而後正氣全無,化為鬼蜮,故蔑貞兇。貞者,天人之大命也,而蔑之有不兇乎?兇則君子小人同歸於盡,蠧蟲食木,木盡而蟲亦亡。兩爻重言之者,傷之深,戒之切也【私記】。
顔應雷曰:牀在人下,足又在牀下,剝自下起。詩稱楊園之道,倚于畝丘。小人欲害君子,每自微者始。趙高欲奪秦權,因小臣正,先非刺高殺之,而後誅戮肆行。王鳳擅漢,使尚書劾奏京兆,下獄死,而後專行無忌。剝牀以足,猶云剝牀之足云爾。用以字,見小人作用處。
剝一陽在上,五隂在下,有牀之象。蔑與滅字不同。蔑,蔑視也,藐然若無之意。滅,消滅也,必磨滅殆盡而後已。輔嗣曰:蔑猶削也。仲逹曰:蔑謂微蔑。
吳幼清曰:削竹者曰蔑。
六二,剝牀以辨,蔑貞兇。
象曰:剝牀以辨,未有與也。
孔安國曰:辨者,牀之幹,謂牀之下、足之上分辨處也。因象求理,國事之是非,人品之邪正,全要分別明白,然後天清日明,君子可展其手足,小人變亂是非,混淆邪正,令人無所適從,而後紀綱法度蕩然殆盡,此小人絶妙作用。
象申之曰:未有與此卦一陽在上,勢孤援寡,五隂在下,成羣結黨,衆口鑠金,羣輕折軸,君子無開口處,天下事可知矣【私記】。
邱行可曰:凡隂陽相應為有與,困九四應,初六言有與。隂陽不應為無與,井九二不應,九五言無與。咸六爻皆應,則謂感應以相與。艮六爻皆不應,則謂敵應不相與。此言未有與者,言當剝之時,在上未有以應隂,無以止隂之進也。
六三,剝之,無咎。
象曰:剝之無咎,失上下也。
羣隂剝陽,三獨與上應,雖處於剝,可以無咎。上下各有二隂,應陽則失上下。
郭相奎曰:剝之無咎,謂剝卦之無咎,惟此六三也。三以失上下而無咎,猶坤以喪朋而有慶。
三應上,不言其得而言其失。蓋羣隂得志之際,俱以比周黨惡為事,故聖人言三之無咎,正以其失上下為美,所以破一時人情之惑也。
袁機仲曰:剝以近陽者為善,應陽者次之。近陽者,六五是也,故無不利。應陽者,此爻是也,故無咎。
六四,剝牀以膚,兇。
象曰:剝牀以膚,切近災也。
崔憬謂:膚,薦席也。剝牀及膚,故曰切近災。若謂體膚之膚,豈止切近而已。是時貞之名號不存,蔑之慘毒亦不必言矣,故直曰兇,蓋咎君子去之不早也。
六五,貫魚以宮人寵,無不利。
象曰:以宮人寵,終無尤也。
剝至四,兇矣。過此非聖人所忍言,故別設一義,以開小人遷善之門。若曰與其剝陽而至于兇,孰若承陽之為利哉?魚與宮人,隂類。貫,以柔制之也。寵,以愛御之也。五統羣隂,如后統衆妾。衆隂戴陽,如后以衆妾進御于王,而獲寵愛之象。無不利,猶言無害,蓋深慰之也。象言非徒無害,抑且終無尤。始而剝陽則有尤,終而承陽則無尤矣。所以破小人之疑情,示君子之弘量。
劉元炳曰:五雖承陽,而于隂為極盛,即以為宮人,而陽微於外,隂盛于內,何利之有?詳觀此爻,全重在艮。艮有止義,二隂方長,而艮以陽剛止于其上,以尊馭卑,以剛禦柔,防微之道尊,閑邪之力大,下之不嫌於羣隂,上之不疑于尊位,故曰無不利。
朱康流曰:剝至于五已極矣,而一陽止於其上,屹然不可動搖。五不能復有所往反,率羣隂以媚于陽,蓋勢盛則作威,計窮則效欵,隂柔之性然也。無不利者,上九之功,非六五之能,而聖人因以為五勸,故隱其剝陽之惡,而著其從陽之善,以改過為五之利也。如不恃陽之有以制隂,而徒望隂之從陽,豈可得哉?子瞻曰:四以下,貫魚之象也。自上及下,施寵均則勢分,勢分則害淺,以宮人之寵寵之,不及以政也。不及以政,豈惟自安,亦以安之,故無不利。聖人之敎人也,容其或有,而去其太甚,如責之以必無,則彼有不從而已矣。
焦弱侯曰:三力小,僅能以身應上,不免失其上下。五位尊,其力大,乃能率羣隂以聽於陽。此無咎與無不利所以分也。
張彥陵曰:此堅小人從正之念也。小人不知義理,只知利害。聖人分剖利害兩塗,以示趨避。若曰如彼則兇、則咎、則剝廬,如此則無咎、則無不利,則終無尤變化。小人之術,全在于此。
丘行可曰:遯、剝皆隂長之卦,遯隂猶微,故九三言制隂之道,曰畜臣妾吉。剝隂已極,故六五言隂從陽之道,曰以宮人寵。畜隂之權在陽,則告陽以制隂。剝陽之權在隂,則敎隂以從陽。胡庭芳曰:聖人于觀四取觀光之義,于剝五又取統率羣隂之義,其扶抑如此。六五下統羣隂,駢頭相次,貫魚之象。
上九,碩果不食,君子得輿,小人剝廬。
象曰:君子得輿,民所載也。小人剝廬,終不可用也。
焦弱侯曰:衆木搖落,一果獨留,食之則斷絶其種,故不曰未食而曰不食,蓋天意所在,人不得而食之也。召平、董公、魯兩生、四皓之流,士不以秦而賤也。伏生、浮丘伯之徒,經不以秦而亡也。萬石君之家,俗不以秦而變也。
質菴曰:龍蛇蟄而身不死,草木落而根不枯,人心旦晝牿而夜氣不息,故天地之心見于復而已存于剝。
聖人于碩果不食下,特書君子小人兩來之語,情詞最苦。當此羣小充塞之際,尚有一老巋然獨存,正如萬木蕭條,而一果高懸,見者驚歎,竟不知其為何物。若是君子,社稷蒼生荷其持載;若是小人,求一把茅蓋頭不可得矣。一絲九鼎,關係甚大,望之深,悲之切,聖人之情見乎詞如此。玩詞云:天若祐晉,則為謝安之止桓溫,而天下皆得所載。天不祐漢,則為王允之死於?汜,而小人亦相隨以亡。斯二者,天也。此爻獨不言吉兇,聖人之意深矣【私記】。
劉牧曰:果不見食者,葉為之蔽。上九不見食,三、五為之蔽。六三應上九而寧失羣隂之心,六五比上九而率羣隂以求一陽之寵,此皆天意,非人力也。
君子守道固窮,人亦無如之何。
或曰:民之望也,不可殺?;?strong>曰:不足殺,及乎事過,又不可得而殺也。是以常在象特掲出民字,謂當時公卿大夫無一不肆其攻擊,君子之身不能一日安于朝廷,而草野之民擁護推戴,此正良心不死,世道來復之機也。不然,君子更何所倚藉哉?【私記】
聖人嘗以無咎許三,以無不利許五,而要歸則斷以為不可用。小人之可畏如此。
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卷五
<經部,易類,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