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上經】第2卦-坤卦?坤卦為地(坤下坤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?卷一》

[清]刁包| 易經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02卦-坤卦?坤卦為地(坤下坤上)

【周易上經】第2卦-坤卦?坤卦為地(坤下坤上)-[清]刁包撰《易酌?卷一》

?【坤下坤上】

坤:元亨,利牝馬之貞。君子有攸往,先迷後得,主利。西南得朋,東北喪朋。安貞吉。

乾而繼之以坤者,陽倡隂和,無孤立孤行之理也。乾為龍,坤為馬,御天行地之分也。乾為馬,坤為牝馬,陽奇隂偶之義也。君子有攸往,傳直取彖傳之辭加之。朱子以為袛是虛句,引起下文來,極是。傳義皆以先迷後得為句,主利為句。竊意易凡言利者,皆貞也,未有言主利者。以利為主,豈可訓乎?後儒以先迷為句,後得主利為句,極有理。蓋隂為和,不為倡,先陽則有迷錯之愆,後陽則得所主而利矣。又陽明隂暗,先陽則背明任暗,故迷;後陽則舍暗投明,故得主。

孔疏:原有此解文,言後得主而有常,尤為確證。程、朱乃謂主字下脫利字,蛇足矣。西南隂方得朋,則喪主,而衆隂無以成功。東北陽方喪朋,則得主而從之,乃可與乾合德。隂以從陽為貞,安其貞而不變,吉可知已。此說所從來甚遠。註曰:東北,反西南者也。隂之為物,必離其黨之于反類,而後獲安貞吉。疏曰:以人事言之,象人臣離其黨而入君之朝,女子離其家而入夫之室。

傳曰:離喪其朋類,乃成化育之功,而有安貞之吉。此理自不可易。愚意隂必從陽,天地不易之正理,亦常理也。今不從陽而從隂,是反正反常,豈所語于坤德乎?孔氏曰:猶人既懷隂柔之行,又向隂柔之方,是重隂柔弱,故非吉也。

【謹按:後得主,以孔子文言為據,其說自不可易。折中云:得朋、喪朋,正與上文得主相對。蓋事主者,惟知有主而已,朋類非所私也。然亦冇時而宜于得朋者。西南是坤代乾致役之地,非合衆力不足以濟于是,而得朋正所以終主之事,是得朋即得主也。惟東方者受命之先,北方者告成之候,稟令歸功,已無私焉,而又何朋類之足云?故必喪朋而後得主也。其說最為曉暢,學者所宜潛心也】。

彖曰:至哉坤元!萬物資生,乃順承天。

傳曰:資生之道,可謂大矣。乾既稱大,故坤稱至。至義差緩,不若大之盛也。聖人于尊卑之辨,謹嚴如此。如此說,纔見聖人下筆之妙。或曰:至者,行而到之之謂,不直訓極。蓋乾道恁様大,坤便都能到的,故以至哉贊之。

游氏曰:大則無所不包,至則無所不盡。坤元即乾元,非有二元也。萬物皆發育于此,故曰資生。猶子之成形于母也,乃順天而承之,受其所施也。

坤厚載物,德合無疆。含弘光大,品物咸亨。

翕受故厚,厚故萬物載焉。乾德無疆而坤合之,所以配乾也。此以上總釋元義也。自坤之靜翕者言之,則為含,為弘。含以言乎其蘊藉也,弘以言乎其恢廓也。自坤之動闢者言之,則為光,為大。光以言乎其昭著也,大以言乎其普被也。

傳曰:以四者形容地,猶乾之剛健、中正、純粹也。品物咸亨,則亦嘉之會矣。此以上釋亨義也。

牝馬地類,行地無疆。柔順利貞,君子攸行。

馬,而牝自坤道成。又以其柔順而健行,故曰地類。傳曰行地無疆,謂健也。乾健坤順,坤亦健乎?曰:非健何以配乾?未有乾行而坤止也。其動也剛,不害其為柔也。是則柔順所利之貞,坤德也,君子之所行也。此以上釋利貞之義,兼釋君子有攸往也。前言坤德合乾德,至此又言君子之德合坤德也。

先迷失道,後順得常。西南得朋,乃與類行。東北喪朋,乃終有慶。

先迷則失承天之道,後順則得承天之常,柔順不柔順之分也。西南得朋,巽、離、兌也。推類是與,未可以為常道也。東北喪朋,震、坎、艮也。離失羣類,乃因陽而成生育之功。得道有常,故終有慶也。

安貞之吉,應地無疆。

安貞者,安守常道也。守常道之吉,德合無疆也。地之應天者如是,君子之應地者亦如是。三言無疆,從天說到地上來,從地說到君子身上來,言有序而意加切矣。參同契曰:雄不獨處,雌不孤居。以明牝牡,竟當相須。假使二女共室,顔色甚姝,蘇秦通言,張儀合媒,推心調諧,合為夫妻,敝髪腐齒,終不相知,此得朋善喻也,而喪朋之慶可知已。

象曰:地勢坤。君子以厚德載物。

天以氣言,故曰行;地以形載,故曰勢。

傳曰:地勢坤,取其順厚之象。《本義》高下相因無窮,雖是說順,而厚亦在其中矣。君子觀其象,而以厚德載物。包括無外者,其體也;曲成多方者,其用也;恩不市,功不居,非道非義不較者,其量也。是故誠信其德,則為忠厚;沉默其德,則為長厚;肫懇其德,則為仁厚。皆所以在宥羣生,舉胞與之擔,而一身肩荷之也。

初六,履霜,堅冰至。

履初象霜一隂,象堅冰六隂,象方一隂始生,便知五隂都要漸次到的,故曰履霜堅冰。至杜釁消萌之道,不可不講也。坤初六在姤為五月,一隂始生,便有凝意,以其由發散而翕聚也。此時隂氣在下,催逼上陽氣來,故天道越炎熱了。然驗之井泉則已寒,故雖堅冰之時甚遠,而聖人見微知著,早有以處之。若云初凍,則坤之十月矣,豈待智者而知哉?

象曰:履霜堅冰,隂始凝也;馴致其道,至堅冰也。

霜者,隂氣凝結之始也。馴致沿習因循之意,泄泄沓沓,釀成大惡而不悟也。春秋公子翬請殺桓公,履霜之漸也。隱公不悟,以及鍾巫之禍。唐高宗命武氏蓄髪,履霜之漸也。房、褚諸公不悟,以及誅滅唐室之禍??蔁o凜與?《本義》云:夫隂陽者,造化之本,不能相無,而消長有常,亦非人所能損益也。然陽主生,隂主殺,則其類有淑慝之分焉。故聖人作易,子其不能相無者,既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,而無所偏主。至其消長之際,淑慝之分,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隂之意焉。蓋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者,其旨深矣。隂陽二義,須如此分合,說到參贊處,纔是聖人作易之旨。

六二,直方大,不習無不利。

五爻俱未盡善,惟六二中正,故地道有獨歸焉,此一卦之主爻也。直者,生理四達,無所屈抑也。方者,生質已定,無所移易也。大者,生氣沛然,充塞兩間,無所限量也。直、方、大,則無不利矣。然皆出于自然,無所用力也。

傳曰:在坤道,則莫之為而為也。在聖人,則從容中道也。直、方、大,孟子所謂至大至剛以直也。在坤體,故以方易剛,猶貞加牝馬也。言氣則先大,大,氣之體也。于坤則先直方,由直方而大也。直、方、大,足以盡地道,在人識之耳。乾、坤純體,以位相應。二,坤之主,故不取五應,不以君道處五也。乾則二五相應,此皆學易者所當知也。

象曰: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不習無不利,地道光也。

六二中正,動以中,故直;動以正,故方。言直方,則大在其中矣。乾以美利利天下,不言所利;坤以美利利天下,不習所利。地道其著于此乎?初爻言道,戒其馴;上爻言道,戒其窮。二之道盡善,故贊其光。

六三,含章可貞,或從王事,無成有終。

三,陽也,陽明有章。象六,隂也,隂闇有含章。象三不中正,本非可貞也。韜晦章美,故可貞耳。居上卦之下,從王。象居下卦之終,無成有終象。不居成功,自含章來??私K臣職,自可貞來。

象曰:含章可貞,以時發也;或從王事,知光大也。

夫子恐人之過于隱默以自全也,故曰含章可貞。非不發也,以時發耳。樹立建明,務當其可而已?;驈耐跏露鵁o成有終者,則其知足稱也。光,故所照者遠;大,故所包者廣。一切才藝功名渾忘了,又安有專擅之患哉?張乖崖曰:事君者,忠不言已能,勤不言已勞,亦無成有終之義也。

傳曰:象只舉上句解義,則並及下文,他卦皆然,此義宜知。

又曰:夫子懼人之守文而不達義也,又從而明之。言義所當為者,則以時而發,非含藏終不為也。含而不為,不盡忠者也。

又曰:惟其知之光大,故能含晦。呂氏曰:此語極有意味。尋常人欲含晦者,多只去鋤治驕矜,深匿名跡。然愈鋤愈生,愈匿愈露者,蓋不曾去根本上理會,自已知未光大,胸中淺狹,纔有一功一善,便無安著處。雖強欲抑遏,終制不住。譬如瓶小水多,雖抑遏固閉,終必泛溢。若瓶大水少,自不泛溢,都不須費力。伯恭可謂善讀《程傳》矣。

六四,括囊,無咎無譽。

隂虛能受,囊象也。隂而又隂,閉塞不開,括囊象也。此時有咎不可,有譽亦不可,咎則為人所指摘,譽則為人所忌嫉也。括囊者,藏鋒歛鍔,如結囊口而不出,庶幾可免于二者矣。

象曰:括囊,無咎,慎不害也。

象不言無譽,省文也。慎懼則無妄動,慎密則無輕泄,全身遠害之道也。朱子宜去宜隱二義極好,不然隱忍忌諱,為啞為聾,非易教矣。:四重隂不中,俱宜就時位言,

故傳曰:上下間隔,以立危疑之地也。疏曰:括,結也。囊所以貯物,以譬心藏知也。

六五,黃裳,元吉。

傳羿、莽、媧、武之言,朱子非之,謂爻中原無此意。焦氏引周官注及詩緑衣黃裳之喻,謂言黃裳于坤六五,則知為乾九五之配矣。坤爻純隂,嫌于言君,又不可以臣當之,故取象于后,以存君臣。又嫌于敵乾,故象下裳,示坤當下于乾也。聖人謹于君臣之辨如此。此說極有證據,但爻中亦未見此意。李氏以九五為堯、舜,以六五為臯、夔、稷、契,乾、坤二卦相應,其理極是,恐亦未切五意。惟馮氏云:百官總已以聼三代之常制,人臣而行君事,何世無之?惟忠誠純至,臨大節而不可奪,如黃裳者是賴,而後成社稷之功。此說頗為得之。其伊尹之于太甲,周公之于成王,霍光之于昭帝乎?黃屬土,坤之色;裳在下,坤之位。攝飛龍之位,安牝馬之貞,元德元勲,何吉如之?

象曰:黃裳元吉,文在中也。

黃裳,文也,在上卦之中,故居高能下,彰施其美如是也。按《本義》引子服惠伯告南蒯之言,以為占法,竊意未然。爻辭居中守下,則有大善之吉;若反中謀上,兇可知已。正敎以謹守,為臣之分也?;莶荒苌昝餮酝庵?,使南蒯體會爻辭而用之,乃與言忠信之事,曰:不可以占險。曰:筮雖當,未也。講是非,不講禍福,豈足以動小人之心哉?無惑乎王之不聼也。

上六,龍戰于野,其血玄黃。

隂極而居最上之地,與陽為敵矣,能無戰乎?不曰隂與陽戰,而曰龍戰,胡氏所謂與春秋王師敗績于茅戎,天王狩于河陽同一書法是也。戰于卦外,故曰野;隂慘之象,故曰血;兩敗俱傷,故曰其血玄黃。

象曰:龍戰于野,其道窮也。

其道窮,正與馴致其道相應。方其時,便逆料有今日之禍矣。隂盛而至于窮極,殺運所由興也。漢李、郭挾獻帝奔走蒙塵,互相攻殺,頗類此爻。

胡氏曰:初曰堅冰至者,防龍戰之禍于其始。上曰龍戰于野者,著堅冰之至于其終也。照應甚好。

用六,利永貞。

坤之用六,猶乾之用九,蓋合一卦六爻而用之也。用者,用其變也。坤變而為乾,則健行不息,故曰利永貞。胡氏乾變坤,剛而能柔;坤變乾,雖柔必強。善變化氣質者當知之。

象曰:用六永貞,以大終也。

陽大隂小,隂雖小,其始也。變而陽,以大終也。乾之體,首出者也,其用卻云無首。坤之體,安貞者也,其用卻云永貞。明于乾坤之體用者,其他可觸類而通之矣。

【謹按:用九之變隂,前卦辨之詳矣。此節之大終,說者俱以變陽為大終。夫以變陽為大終,豈變隂者亦可曰小終乎?竊意乾知大始,故所重在元。所云無首與不可為首者,即中庸所謂既無虛假,自無閒斷,諺所謂不須另起頭是也??傄蚝系浇∽稚先ァ@ぷ鞒晌?,故所重在貞。所云永貞大終者,即其在初而凜履霜之戒,在二而有直方之利,在三則守含章之貞,在四則為括囊之慎,在五則有黃裳之吉,在上則無龍戰之傷,所謂永貞而大其終者也。蓋大終者,即艮之上九以厚終也之意??傄蚝系胶褡稚先ダu是】。

×關閉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