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周易下經】第35卦-晉卦?火地晉卦(坤下離上)-[清]陳法撰《易箋?卷三》

[清]陳法| 易經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35卦-晉卦?火地晉卦(坤下離上)

晉卦:?【坤下離上】

晉,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日三接。

彖曰:晉,進也。明出地上,順而麗乎大明,柔進而上行,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日三接也。

象曰:明出地上,晉。君子以自昭明德。

初六:晉如摧如,貞吉。罔孚,裕無咎。

象曰:晉如摧如,獨行正也;裕無咎,未受命也。

六二:晉如愁如,貞吉。受茲介福,于其王母。

象曰:受茲介福,以中正也。

六三:眾允,悔亡。

象曰:眾允之,志上行也。

九四:晉如鼫鼠,貞厲。

象曰:鼫鼠貞厲,位不當也。

六五:悔亡,失得勿恤。往吉,無不利。

象曰:失得勿恤,往有慶也。

上九:晉其角,維用伐邑。厲吉無咎,貞吝。

象曰:維用伐邑,道未光也。

以六五當康侯,以彖傳柔進而上行也。然所謂順而麗乎大明,是自下而附乎上,則離為君而坤為侯也。出照當陽,萬國來同之象。晉、離在地上,大有、離在天上。九三曰:公用享于天子。以離為君也,地之上即天也。且所謂康者,如書言用康小民之康,懷安之也。錫馬蕃庶,用此典禮,以懷諸侯也。不然,用字無著落矣。明出地上,主離言;順而麗乎大明,主坤言。柔進而上行,以卦爻言也。一人首出,明在地上,照臨下土,晉也。藩屏之臣,乃心王室,忠悃上達,麗乎大明,亦晉也。近臣有弼違之義,或用其剛;遠臣輸翼戴之忱,惟尚乎柔,剛則跋扈矣。上明以撫方夏,下順以事一人,彤弓、湛露之詩所由作也。若只以諸侯而言,則錫者誰錫,而接者誰接,皆無著落矣。惟其順麗乎明,輸其柔順于上,是以上寵錫之。自下而言,有其德,有其象。上之人虛中以待下,隆其恩禮,以奬忠順,亦有其德,有其象。人君觀是卦之象,則知御下之道,首在于明,而厚往薄來,典禮無闕,則畏威懷德,宗子有維城之固矣。外臣而觀是象,則知奉上之道,無過柔順,輸忠悃于王室,而朝覲惟時,則永綏祿位,福流子孫矣。坤為馬,為衆,互坎亦為馬。離為晝,其數三,

晉,進也,故周公爻辭只以進而言。初,進之始也,雖有應于上,而中間二隂進退之間不無顧慮。凡曰如者,形容之辭,如有摧抑之而不敢遽進,以上下之志必相孚,然後可進也。惟以貞自守則吉,如其罔孚,則或進或退,亦可從容處之而無往不得,又何咎乎?此一爻聖賢進退之義備矣,如孟子之於齊是也。其急于救世,何嘗不欲進,然而不肯茍祿也。及其道之終不得行,或留而不可,或三宿而去,既不汲汲于進,亦不悻悻于退,何其綽有餘裕也。

傳曰:獨行正也,不肯貶道以狥人也。量而後入,未受命也,所以裕而無咎也。六二雖有中正之德,而無應于上,故難於進。愁如者,憂世之志,不冒進則得正而吉。其曰受茲介福,于其王母,蓋彖言寵錫,爻惟六二有中正之德,宜受介福而不愧,然既不獲進,則無由受康侯之寵錫,惟祭則隂受其福耳。坤,順也,禮以百順為福,言其不得于人必得于神,不得于外必得于內也。二五中正,以同德相應,傳故曰中正也?;タ矠楣砩?,艮為門闕,有其象。三密比于四而又應上,凡隂未有不附陽者,坤又順體,與下之二隂同,順附于上,志皆上行,是以悔亡。凡晉之道,貴柔順而戒躁妄,四剛而不中,當晉之時,而冒進以尸高位也。且卦皆有其象,而四之位適當之,互艮為鼠,五坎為隱伏,為穴,全卦則為明出地上,而四一陽由下而上,若鼠之出自穴,不見其身,而但見其目,而又晝見,處非其位,貪而畏人如是,尚何貞乎?蓋戒其不可貪戀榮祿,久據非分,而致危厲也。晉如句與初二同,六五以柔居五,宜有悔,得中則悔亡,柔而得中,晉之善者也。凡人之進,無不以失得為慮,蓋用剛則躁,過柔亦滯,故不能無失。五以柔居剛,進得乎中,則不必以得失為疑,往吉無不利,蓋有得而無失也,傳故曰往有慶也。上九晉極而亢,無施而可,惟反而自治其邑,則不嫌過嚴,如家人之九三,雖過剛而亦厲吉也,可以無咎矣。然治人而過剛,若固守之,亦吝道也。坤為牛,離為首,上當角位,坤又為邑,傳曰道未光也,言其過剛也。晉與大壯上爻皆角位,晉坤柔而大壯乾剛,羊躁而牛馴,故大壯觸藩而不遂,晉伐邑而無咎也。晉之一卦,文王以全象而言,故有康侯寵錫之象。周公但取名卦之義,以進而言,與彖辭不相蒙,拘于君臣之位,則難通矣。

明出地上,晉。君子以自昭明德。

德性本明,君子不為物欲之私所蔽,如明之出於地上。

×關閉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