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【坎下坎上】
坎,險也,?也??驳刂U而止乎水,故爲險。一陽?於二隂之中,故爲?。卦本坤也,乾之陽交於其中,體陽而用隂,外暗而內明,故於象爲水。
習坎:有孚,維心亨;行有尚。
八卦皆重坎,獨加一習字。彖象爻凡五言之,聖人豈無意歟?蓋八卦中唯坎爲險,險不可行,而聖人作易,必示人以行之之道。行而不習,則是行險僥倖,鮮不及禍矣。必如生於水者習於水,而後可以行坎之道,故曰習坎。陽實在中,爲中有孚,心之誠也。維其心之誠,故可以涉險而致亨,故曰有孚,維心亨??惨孕袪懮校恍袆t常在險中,行則無險不濟,故曰行有尚。卦之所言,皆處坎之道也。
彖曰:習坎,重險也。
釋卦名義。上下皆坎,是爲重險。重險者,險之又險,其可不習以處之乎?
水流而不盈,行險而不失其信。維心亨,乃以剛中也。行有尚,往有功也。天險不可升也,地險山川丘陵也。王公設險以守其國,險之時用大矣哉!
以成卦之主及卦象、卦德釋彖辭,且極言其時用之大也。陽動於中故流,?而未出故不盈,流而盈則出險矣。流而不盈,是以爲坎。水愈險則愈行,故曰行險??仓袑?,水就下,皆信之義,故曰不失其信。二五以剛居中,爲中心誠實,可以致亨,故曰維心亨。不行則險何以濟?故以行爲尚。是行則必有功也,故曰往有功。有險之時,不可不濟;無險之用,不可不設。故王公見天險之不可升也,設爲禮法,使卑高貴賤之分,截不可踰;見地險之不可無也,設爲城池,使藩維屏翰之備,嚴不可犯。此皆行坎之道,以處坎之時,用坎之險者也。然則坎之時之用,豈不大哉!王公指五與二,成卦之主也。
象曰:水洊至,習坎;君子以常德行,習敎事。
水至而又至,爲水洊至,習坎之象也。君子以之治已,則必常其德行,如源泉混混,不舍晝夜;以之治人,則必習其教事,如江海浸潤,有加無已,不可使功力之閒斷也。
初六,習坎,入于坎窞,兇。
初體柔而用剛,居重坎之下,重險在前,無濟險之才,失處坎之道而妄動,動而入于坎窞之中,其?益深,故兇。窞,坎中之陷穴也。
象曰:習坎入坎,失道兇也。
失處險之道,而益入于坎窞之中,兇可知也。
九二,坎有險,求小得。
二處坎險之時,?於二隂之中,是有險也。然剛而得中,剛則足以自濟,中則動不失宜,故可以求小得。蓋險難無立脫之理,由是以漸求濟險之術可也。
象曰:求小得,未出中也。
以剛中之才處此,僅可小濟,而不可以大得者,以未出乎坎險之中也。
六三,來之坎坎,險且枕,入于坎窞,勿用。
下卦之險已終,上卦之險又至,是退而來巳險,進而之愈險。進退皆險,則寧於可止之地而暫息焉。且者, 爾之辭。枕者,息而未安之義。能如此,雖未離乎險,亦不至深入于坎窞之中也。蓋三質柔志剛,不中不正,故戒其進而入,則?益深爲不可用。勿者,止之之辭也。
象曰:來之坎坎,終無功也。
險者,人所欲出。六三幸巳出險,可以暫息。若可息不息,而復有進焉,則入于坎窞之中,愈困窮矣,何功之有?故戒以勿用,謂不可以前險之出,而欲圖功於終也。
六四,樽酒簋貳,用缶,納約自牖,終無咎。
中有孚者,坎之德。不失信者,坎之道。故處險難者,唯以誠實爲貴。坎之諸爻,唯四與五隂陽得正,故取兩爻明君臣處險之善道以爲訓。樽酒簋貳而用缶,質實之至也。言相與處險難者,尚質實不尚虛華也。納約,進結於君之謂。牖,取明之地也。言上下情意或有未孚,亦宜從其心之通明不蔽者,以誠結之,期於濟險而已。能如是,則雖遇險難,而終於無咎也。
象曰:樽酒簋貳,剛柔際也。
五剛四柔,各得其正,故能以質實之道,相交相接,以濟險也。
九五,坎不盈,祇既平,無咎。
盈則出險,平則無險。今不盈則不平,不平則未出乎險也。五雖未出乎險,然以剛中正居尊位,終有險平之望。況險將終矣,其時其才亦可出矣。祇抵也,必抵於旣平,盡濟天下以出於險,然後無咎。
象曰:坎不盈,中未大也。
言以剛中正之德,猶陷於險而未能光大,亦足以見八卦中險最難處,而坎之不可以不習也。
上六,繫用徽纆,寘于叢棘,三歲不得,兇。
此當出險之時,既無出險之才,又無出險之援,展轉不得出之象也。上六以柔居柔,不能自濟,比五應三,而三與五亦皆未能出乎險,故其身如纒以徽纆,寘之叢 之中,至於三歲而終不得出。謂三變而遇成卦之二,亦陷於坎窞之中,是終於不得出也,其兇可知。
象曰:上六失道,兇三歲也。
失道者,展轉三歲而終不得出,險之道也。
上一章節
下一章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