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清)毛奇齡介紹

毛奇齡(1623年-1716年),原名甡,又名初晴,字大可,又字于一、齊于,號秋晴,又號初晴、晚晴等,浙江紹興府蕭山縣(今杭州市蕭山區)人。以郡望西河,學者稱“西河先生”。清初經學家、文學家。 明末諸

關于我們 0 2022-12-02

[北宋]程頤撰《程氏易傳》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
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程氏易傳 底本出處: 欽定四庫全書 作品別名: 周易程氏傳、伊川易傳 參校版本: 作者: 北宋程頤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 成于宋哲宗元符二年(1099) 再次點校: 未點校 卷 ???數: 全書共4卷 三次點校: 未點校 [北宋]程頤撰《程氏易傳》:目錄 四庫提要...

易經資訊 2072 2022-12-02

[北宋]胡瑗口授《周易口義》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

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博士,為北宋著明教育家,與孫宸、石介并倡“以仁義禮樂為學”,合稱“宋初三先生”;天隱號茅岡,浙江桐廬人,博學能文,嘉□中曾主講邑中書院。—仁宗皇□、至和間,胡氏受命主講太學,每日為千余士子講授《周易》,天隱遂記其師說,編成此書。胡氏講《義》,認為變易之道,天人之理也。以天道而言,則陰陽變易而成萬物,寒暑變易而成四時,日月變易而成晝夜;以人...

易經資訊 280 2022-12-02

[北宋]司馬光撰《溫公易說》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

[北宋]司馬光撰《溫公易說》書籍介紹 《溫公易說》共六卷。司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馬光,字君實,號迂叟,世稱涑水先生,北宋陜州夏縣(今山西夏縣)人。封溫國公,故后世稱為司馬溫公。經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歷天章閣待制兼知諫院、龍圖閣直學士、翰林學士、樞密副使、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等職。反對王安石變法,為保守派領...

易經資訊 193 2022-12-02

[曹魏]王弼著《周易注》全文在線閱讀及PDF下載
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老子及周易注卻都成了傳世之作。王弼易注的特色,除了以老子會通周易之外,一反漢代象數,創建出?義理?易的新風氣,影響之所及,宋代理學的易學莫不深受其啟發。王弼易注...

易經資訊 939 2022-12-02

[明]陳士元撰《易象鉤解》全文在線閱讀明PDF在線下載
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?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1冊?經部25?易類 [明]陳士元撰《易象鉤解》介紹 〖易象鉤解〗四卷。明陳士元撰。士元字心叔,湖北應城人。喜靖二十三年(1544)進士,官至灤州知州。著有《易象江解》、《論語類考》、《孟子雜記》等。此書專門闡述經文取象之義。士...

易經資訊 139 2022-12-02

[明]陳祖念撰《易用》全文在線閱讀及下載

陳祖念字修甫,連江人,生平不詳。但據其父陳策為明神宗萬歷(1573-1619)時造生來看,他大致生活于明末清初之際,約與顧炎武、王船山同時代人。其撰寫《易用》六卷,近七萬言,是都很值得一讀的《易烊專著?!段臏Y閣四庫全書》經部二十九《易類》,收錄此書。紀購于《提要》中說:“祖念學不及其父,而說《易》乃勝其父”。這是對《易用》一書的肯定?!兑子谩窞槲?,“不載經文,但每卦條論其義,《系辭》、諸《傳》則各標章目而詮釋之?!逼鋾燃赫f,后以諸家之說印之。然重點則猶《提要》所云:“每卦之論,皆通交尋理,務以...

易經資訊 217 2022-12-02

[明]崔銑撰《讀易餘言》全文在線閱讀及下載
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?!浚簳簾o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0冊?經部24?易類 本書介紹 明代崔銑研究《周易》的著作。共5卷。嘉靖十九年(1540)成書,三十五年(1556)梓行。自謂幼受庭訓,官翰林再讀秘籍,50年中“無一日不體夫《易》”,“遂述管見于篇”(《周易余言》)。書以程傳為...

易經資訊 61 2022-12-02

[明]董守諭撰《卦變考畧》全文閱讀及PDF下載

[明]董守諭撰《卦變考畧》作者簡介 董守諭,字次公,鄞縣人。舉人。魯王監國,召為戶部貴州司主事。時熊汝霖、孫嘉績首事起兵,然皆書生,不知調度。乃迎方國安、王之仁,授之軍政,凡原設營兵、衛軍俱隸之。孫、熊所統,惟召募數百人。 人物生平 漢朝孝子董黯的后代。天啟四年(1624)年舉人,考進士七次不中。董黯文行甚高,與翁鴻業...

易經資訊 37 2022-12-02

[明]高攀龍撰《周易易簡說》全文在線閱讀及下載
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在知非易則非心,非心則非易,易則吉,非易則兇,可見其書大旨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略抄自高氏《周易孔義》而小有刪改。全書闡釋《易》旨,兼取朱熹、陸九淵之學,以“...

易經資訊 304 2022-12-02
微信二維碼
91在线导航